很多時候,投資者不大明白常用的經濟數據,究竟是幫助投資者去計算股份的合理價格,還是在跌市過後用作為解釋走勢的工具,又或甚至是為投機者製造波幅從中漁利。其實要為此作出結論並不容易,尤其是數據本身只是由一堆並無太大意義的數字組合而成,並不能直接為投資者帶來太大的投資智慧,但重點是投資者如何以不同的觀點角度,去理解數據背後的含意,透過這種方式,才令數據變得有意義。
但要理解數據背後的含意,實行時會相對困難,因此散戶投資者經常會被牽着鼻子而行,若無法了解數據的真正意義,投資者只能繼續為波動的股市擔驚受怕,而近日美股波幅往往在經濟數據公布後隨即擴大,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例如當經濟數據強勁時,市場擔心會導致利率過早回升,投機者即以此為藉口推低美股來圖利。又例如當美國勞動市場數據(包括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及新增職位等)未如預期時,投機者亦可以用作藉口推低美股。
換句話說,只要有實力的投機者希望市場向下調整,無論所公布的數據是強是弱,總可以成為推低大市的藉口。
筆者以為,美國部份經濟數據雖然向好,而美國亦的確處於利率周期底部,因此隨時加息並不出奇,問題是加息的步伐會否來得很急才是重點。
以現時美國實質經濟增長數據來看,即使耐用品定單及商業存貨等數據較預期好,但美國聯儲局即時大幅度加息的機會率仍然不高,特別是勞動市場環節仍然疲弱,而通脹壓力又並非很大,加上現時美元剛開始進入回升階段,只要市場預期美元不會再跌破早前兌各主要貨幣的歷史低位,便有機會帶動資金回流美股中,成為支持美股回升的原動力,所以現時美股不但未有轉勢的基礎,就連作出大幅調整的機會亦不見得很高。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經理 彭偉新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