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猴年投資要識走位

恆昇錢談:猴年投資要識走位

差不多1年前,我們經歷了自70年代以來最嚴峻熊市的最低點。去年3月12日,美伊戰爭如箭在弦,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自2000年3月高位下跌了52%。自此,證券市場逐漸復甦,至今年2月底,MSCI世界指數已回升了43%。

過去1年可謂投資者的蜜月期,一方面增長強勁,另一方面則貨幣政策仍傾向擴張。正確的策略是集中於投資較高風險、對經濟環境敏感的資產。是故,表現最好的基金經理都重股票輕債券;重周期性增長輕抗跌能力強的股票;重新興市場輕傳統市場,以及重低息率企債輕政府債券。

市況逆轉兩誘因
踏入2004年,投資者最需要注意的是,這段投資蜜月期將於何時及以怎樣的方式結束?有兩大可能性:增長帶來通貨膨脹,各主要央行覺得有加息的必要,資金流動性隨即收緊;另一個可能性是現行貨幣和財政政策逐漸失效,增長放緩倒退,市場再度憂慮通縮。
從投資角度看,兩種情況各自有非常不同的含意。收緊資金流動性,對債券的影響比對股票大,首當其衝的是高息率公司或新興市場債券等定息投資工具。股票方面,能源股等抗跌力較強的股份可能會受惠,去年的寵兒(尤其是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股)則有可能跑輸大市。
若出現增長放緩的情況,股票受到的打擊會更大。投資者先前寄望經濟持續增長,因而追捧工業、零售、紡織、傳媒和新興市場等股份,若整體增長放緩,此類周期性股份股價將下跌;相反,防禦性增長類股份例如食物零售、飲食製造、健康和家居產品以及健康護理等則會跑贏大市。若真箇出現此種情況,政府債券將會成為最大贏家,但低息率公司債券則會受到公司盈利增長放緩影響而表現欠佳。

採平衡投資策略
審度形勢,現時的投資蜜月期應可多維持幾個月,而之後出現資金流動性收緊的可能性將大於增長放緩。因此,投資者大有理由繼續選擇股票多於債券,並繼續留意新興市場等周期性增長股份。與此同時,投資者亦可採取較平衡的投資策略,留意如能源和健康護理等抗跌力較強的股票,因為該類公司的相對估值仍吸引。在餘下的2004年,投資者若不想因流動性資金收緊而受損,大可考慮減持小型公司的股份,轉而購入更多抗跌力強的股票。若投資氣氛轉壞,小型公司股票的表現會最不穩定。
在所有主要市場中,美國市場的吸引力最弱。去年,其他市場已變得明朗,美國相對估值仍高,美元雖已下跌,但市場估值仍令人擔心。以現時高位計算,標準普爾500指數市盈率差不多達22倍,較歷史平均市盈率高1倍,是一個自90年代後期開始從未出現過的高水平。其他市場的估值均較美國合理。若要投資美國股市,投資者可因應預計企業投資增長而集中注意工業和科技設備股,健康護理和能源股亦值得留意。最不吸引的股票包括非周期性消費品、服務、金融服務,以及公用股。

歐日股前景較佳
美國以外,歐洲和日本市場都有不俗的吸引力。預料日本市場不會大升,但投資者可從二線公司中發掘機會,因為此類公司的重整已漸見成效。日本電訊股值得考慮,部份原因乃其估值;但投資者應避開任何會被強日圓影響的股份,例如金融類股份。歐洲方面,現時投資者可集中注意將受惠於經濟復甦的周期性和小型公司股份,避開重磅指數成份股,雖然未來幾個月大公司的相對估值仍有可能上升。

新興市場仍吸引
從環球資產角度看,現時最具吸引力的仍是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雖然最近亞洲市場已跑贏大市,但其估值仍吸引。過去兩次牛市(1988至1990年,以及1993至1994年)完結時,新興市場的股票價格與帳面值比例都與傳統市場相若、甚至超過傳統市場,而現時新興市場的股票價格與帳面值比例仍有20%的折讓。
預計2004年的亞洲市場將由盈利而非貨幣主導,因此投資者可考慮放棄對利率敏感的小型市場,轉攻由增長帶動的南韓和台灣市場。
2004年是猴年,若想於猴年在投資上取得勝利,投資者需像猴子一樣靈活和敏捷。現時的經濟和貨幣環境雖對證券有利,但投資者宜時刻保持警覺,及早洞悉市場環境的轉變。
恆昇基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