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展開競選連任攻勢之際,他所屬的共和黨爆出刺探醜聞。國會調查報告指出,最少兩名共和黨助手被揭發擅取民主黨參議員的四千多份電腦檔案。白宮否認涉事,但民主黨人直斥事件和七十年代水門事件無異,要求獨立調查。
參議院最高執法官奉司法委員會之命調查三個月,周四發表一份長達六十五頁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在二○○一年十一月至○三年春天期間,多名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共和黨助手,涉嫌非法打開、閱讀、下載和列印多達四千六百七十份民主黨議員的備忘錄,內容大部份都是反對喬治布殊最受爭議的法官提名策略。
報告主要指向委員會律師米蘭達和文員倫德爾。報告指倫德爾一直想向上司立功。他透過觀察一名經驗不足的參議院電腦技術員,得悉如何按幾個鍵,便能打開文件。
倫德爾加以模仿,結果成功進入愛德華.甘迺迪等四名民主黨參議員及其副手的電腦檔案。他向米蘭達表示能夠取得文件後,米蘭達指示他哪類文件有用,着他去取,之後並透過多名其他助手把文件偷運出來。調查報告點名提到另外四人。米蘭達和倫德爾數月前已辭職。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資深民主黨委員萊希指摘:「報告清楚顯示,這次秘密監視是經過精密計算,有系統地進行,規模前所未見;不難得出結論,這是一宗犯罪行為。」他去信白宮顧問岡薩雷斯,質詢有否收到過被竊的文件。岡薩雷斯的回覆模稜兩可:「我沒有發現任何確切指控,指白宮與事件有關。所以白宮亦沒有着手調查是否有白宮中人知情。」
但愛德華.甘迺迪把事件比作水門事件,說兩件事的唯一分別是「在那個時代,爆竊需要動手進行,要有爆竊工具、有人把風和備車逃走。今時今日,盜竊也許只需一台電腦、使用技巧和盜竊之心」。
這是國會首宗已知的網絡刺探事件,反映電腦保安出現嚴重漏洞。米蘭達堅稱這樣做不違法,因為打開文件時並無破解任何密碼,不算「入侵」他人電腦。但民主黨參議員舒默認為司法部應委任獨立顧問,調查此事是否涉及犯罪。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