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主派赴美,被人大常委曾憲梓指罵為「漢奸」、「賣國」。不過,歷史學者指出,一個人要有意識地去做一些損害自己國家的事,並且危害到自己國家的存亡,才是較清晰的賣國行為;在其他情況之下,「賣國」就往往成為政治伎倆,被政客作為打擊對手、混淆視聽的武器。
中大歷史系副教授CathyJ.Potter說,「賣國」是極具爭議性的字眼,容易淪為情緒化、口號式批評,對理性討論不會帶來好處。
她說,雖然各人可以對「賣國」有不同的演繹,但必須清楚被指為「賣國」的行為,到底為國家帶來甚麼損害。她解釋,一般而言,當一國的公民,有意識地做一些危害到國家存亡的事情,稱之為「賣國」就不會惹來很大爭議。歷史上的確有很多普遍被認為是叛國的賣國賊,他們多數是在戰爭時,向敵方透露國家軍情,甚至改投敵方陣營,令到自己的國家備受損害。
至於民主派到美國國會講述香港的民主發展,她說,「完全看不到對中國或香港的存亡,會帶來甚麼影響,根本是兩碼子事」。對於民主派這次訪美,被親中人士抨擊為「賣國」,她則大笑說,「他們只不過是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而已,怎麼會扯上賣國?」
CathyJ.Potter又說,對於本港政改的爭議上升到有無「賣國」的討論層面,她感到很遺憾,並指這種論調毫無建設性,也對雙方的理性討論沒有好處。她說,在一個政治、經濟、思想開放型的社會,到外國發表就本國的意見,根本是很自然並常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