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六十一封信反映的官僚惰性 - 盧峯

蘋論:六十一封信反映的官僚惰性 - 盧峯

官僚架構有惰性並不是甚麼新鮮的事,官僚架構因為這種惰性而鬧出笑話、鬧出風波也不是甚麼罕有的事。可是像昨天揭發的那宗房屋署拖延多年不處理居民投訴的事件依然教人瞠目結舌、依然教人震驚不已。
根據申訴專員公署的調查,事情是這樣的。有一位公屋住戶自一九九九年起一再投訴天花板漏水,房屋署在調查後發現問題是因為樓上的單位漏水所致。然而房屋署在發現問題的根源以後做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做的不是如何防止樓上的單位再漏水、做的不是如何協助飽受天花板漏水煎熬的住戶調遷;房署做的是發出一封又一封的警告信件。結果自九九年九月至二○○三年八月這四年間,房屋署合共發出六十一封信件,可是漏水的問題絲毫沒有改善,備受漏水之苦的住戶的情況卻一點沒有改善。像這種盲目的重複發信的做法、像這種置實際問題於不顧的做法,不是清楚說明房署的官僚主義惡習官僚惰性已到達驚人的地步嗎?
是的,的確有小部份公屋住戶罔顧公德、罔顧其他住戶的問題,不肯跟房屋署合作。例如今次事件中那位住在樓上的住戶就以各種不同的藉口拒絕讓房署職員入屋調查及處理事件。但是房署應付這樣的「惡租客」絕不是束手無策、無計可施的;根據租約,房署不單有權力警告不合作、不遵守租約的住戶,甚至可以取消他們的租約,收回他們的公屋單位。
只可惜房屋署及有關職員並沒有好好運用租約及條例賦予的權力,反而選擇發出一封又一封沒有效果的警告信、反而任由事件拖拖拉拉超過四年。這樣的官僚惰性怎不令人失望之極呢?
更可怕的是,房署有關職員不僅因為樓上住戶不肯合作而沒有積極解決漏水問題,他們甚至連飽受漏水之苦的住戶也不肯積極幫忙。要知道房署手上的空置單位數以千計,要為受漏水影響住戶找一個適合的單位讓他調遷絕不是甚麼難事。偏偏房署及有關職員卻任由事件拖拖拉拉幾年,讓那位不幸的住戶幾年來不斷飽受天花板漏水之苦。像這樣對住戶困難、對住戶不便麻木不仁的做法,怎不讓人驚訝及失望呢?
(圖)房屋署的官僚作風,令公屋住戶飽受漏水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