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肝腫瘤患者,疑因公立醫院排期候診時間過長,未能及時治理,前日終於不治去世。家屬不滿醫院罔顧病人性命,醫學界亦質疑公立醫院的專業判斷能力,類似個案不一而足,醫管局最近決定修訂私家醫生轉介信的格式,但私家醫生則認為問題未必出於他們。
五十歲的葉仲志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去年一月往私家診所定期驗身時,醫生發現其肝臟出現兩至三厘米大的陰影,擔心是腫瘤,寫了一封轉介信給他,前往伊利沙伯醫院專科門診。葉仲志去年二月前往伊院登記排期,護士通知他須排期至十二月。至去年十二月,葉仲志往伊院檢查,醫生發現他的肝腫瘤已增大至十三厘米,即時轉送威爾斯親王醫院,但為時已晚,直至前晚,葉仲志終於身故。家屬今日召開記者會,控訴醫管局草菅人命。
伊院曾就葉仲志的病例申辯,指去年的轉介信只提及病人是乙肝帶菌者,肝臟出現可疑陰影,沒有提及惡性腫瘤。香港醫療政策評議會發言人郭家麒指出,單憑轉介信列出的兩項病徵,一位有專業知識的醫生已應判斷到是肝癌,醫院諉過於私家醫生的轉介信,並不公道。
醫管局最近決定統一轉介信格式,要求初診醫生列明病人有否出現一些嚴重病徵。不過,郭家麒表示,新措施未必可避免延誤,他知悉上月一位印傭到私家診所後發現患上乳癌,醫生馬上給她寫轉介信,並在信上列明是乳癌,但公立醫院仍把她排期至五月,對一位乳癌病人來說,輪候三個月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