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管理局總監區文浩近期愈戰愈勇,一改文質彬彬的態度,主動回應業界和公眾對電訊政策的各種批評。區文浩更親上戰場,周前出席鄭經翰的商台節目直播,即時回答「名嘴」和市民的「盤問」,而且區總表現得不卑不亢。姑勿論區總捍衞的電訊政策是否有問題,他的表現和誠意實叫人難忘。
電訊盈科近年向政府的反擊開始奏效,事事對簿公堂,同時也向不同團體進行游說,電訊管理局亦因此受到不少壓力。
上周,電訊管理局發出諮詢文件,邀請業界人士就有關電訊市場反競爭行為的新指引提出意見,諮詢包括一系列處理電訊商反競爭行為的條文,更包括近期的「惹火」話題──市場主導地位。
今次檢討也是電訊管理局在四面受敵下面世。面對批評的政府,已經三番四次用諮詢文件來為自己解圍,一作緩兵之計,二來暫時平息市場上的炮轟,政府的第二類聯網檢討便是一例,今次反競爭行為指引檢討再是一例。再加上現正進行的電盈市場主導地位檢討,令電訊管理局處於政制爭議以外另一個風眼之中。
香港電訊業發展了一段日子,政府對各項規管操作進行檢討,實在是無可厚非。不過,有一些保衞消費者利益,規管反競爭行為的法律條文,無論市場環境有甚麼改變,無論市場是否仍然存在主導者,無論電盈的市場佔有率下降至多少,這些法例仍然必須維持。
大家都應知道,電盈固網的市場發展脈絡,並非來自一個公平的levelplayingfield,而是殖民地的政治環境下,由單一市場壟斷出來的「畸形」產物,所以它先天就是有其不公平優勢。假若政府對電盈沒有任何制衡,它可以利用其來自不公平優勢的市場力量,使任何一個「理性」的競爭者卻步,結果令電盈獨大。
筆者認為,市場發展至一定水平,所謂的協助新經營商的「傾斜政策」可以改變;但政府用來箝制反競爭行為的法例,只要公眾對政府有足夠的制衡,它仍然大有保留的必要。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