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的軍費預算,將比去年增加百分十一點六,增至超過二千億元,增幅溫和,低於近年的平均增幅,但已令中國的軍費開支在短短六年內,增加了一倍。西方國家一直認為,中國的實際軍費開支是其預算的二至三倍。
法新社昨天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明日將向全國人大會議提交的財政預算報告中,提出的軍費增幅約為百分十一點六,較去年的百分九點六增幅為高,相信與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增有關。換言之,來年的中國軍費將達到二千零七十億元,而一九九八年的軍費開支尚不足一千億元。
金人慶在預算報告中提出的軍費預算增加幅度為百分十一點六,事實上已比一九九○年代略為緩和。中國去年的軍費預算為一千八百五十三億元人民幣,是十四年來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但暫時未知去年的實際支出金額。據透露,這份預算報告提出今年財政赤字約為三千一百九十八億元,是自一九九八年以來首次沒有擴大赤字幅度。
另方面,中國科學院經過一年多研究,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舉行前夕,提出新的官員政績考核標準,建議淡化對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數量、速度的關注。改革開放以來,內地考核官員政績時一直以GDP增長率為首要目標,因此常有官員勞民傷財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造成大量低水準重複建設。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批評:「長期以來,政府官員產生了誤解,似乎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增加GDP,而不管是否為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整個國家的發展帶來好處。」
胡錦濤、溫家寶去年上台後,新領導層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着手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中科院研究組近日公布官員考核的新標準,淡化對GDP增長速度專注,取而代之的是六大標準:(一)注重先進生產力的培育和提高;(二)注重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三)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四)注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四位一體的總協調;(五)注重物質、政治及精神文明的整體推進;(六)注重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提高。
研究組並提出五項具體考核指標,包括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的強度,環境污染排放的強度及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內地在這五項指標上,與國際水準相去甚遠。其中,美國每萬美元GDP的耗水量為五百一十四立方米,日本為二百零八立方米,中國則高達五千零四十五立方米,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八至二十倍。
法新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