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氹仔北帝廟前地堡街,好多新食肆,「竹原美食園」賣緬甸食品,老闆姓譚,緬甸華僑,居澳三十多年,一家人平日做緬甸菜,做出了心得,就辦了這家店,譚老闆一個妹妹掌廚,做出來的菜餚,賣相奇美;另一個,鑽研茶藝,去了幾次,熟了,配了好茶都送過來品嘗;紅棗桂圓茶,做的跟那種台灣紅茶館不同,除了紅棗和桂圓,還攙了滇茶葉,不過甜,不會和甜豆撈爭味;玫瑰薄荷茶,薄荷味淡淡的,也不會奪了玫瑰的花氣。中午飯巿過後,相鄰食肆多「中場休息」,好冷清;「竹原」朝十一晚九,沒小歇,去吃一塊馬拉盞薄餅,喝這樣一壺玫瑰薄荷茶,這樣的下午茶最稱意。
「都是緬甸人的日常飯食,做來賣,才變得講究。」老闆說;店小,一家人奮鬥,燒菜的,一絲不苟;泡茶的,當一門藝術,上下一心,就讓人感動。招牌魚湯粉,用塘虱魚熬湯,配料也冷門,除了雞蛋,有炸玉米塊和蕉樹芯;這蕉樹芯,是蕉樹的嫩莖,有點爽脆,像洋葱,但吃了口不臭;湯底清一點,不濃稠,就更合港澳人口味。
炸馬球,微辣,用馬豆磨粉,做成魚蛋般落油鑊炸香,好有特色。馬拉盞薄餅,薄餅材料,就麵粉、牛油和粟米油三樣,烤出來,香而且脆,比印度薄餅厚,但更有嚼勁;馬拉盞,都是蝦米和辣椒,乾身得像豬肉鬆,一大堆蓋在麵粉餅上,就讓饞嘴停不了。
豆撈,鹹甜都有,馬豆粉做,鹹的賣相像芒果布甸,鋪了乾葱、花生碎、炸蒜茸,據說,是近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家常小吃。椰汁雞麵、黃薑糯米飯,都做得精美,配一杯仍舊有特色的酸籽汁,這一頓緬甸飯,就算完美。
一條地堡街十幾家食店,我幾乎都光顧過,吃完泰菜吃越菜,再吃「竹原」的緬甸菜,像去上課,去了解其中的小異和大同;「竹原」不起眼,但最醒胃,是我最滿意的了。(地址:氹仔地堡街285號泉福新邨第三座L舖。電話:82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