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朱古力用的可可(cocoa)最少已有四千年歷史,據說源於亞馬遜河流域一帶,但直至公元約六百年才被中美洲和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馬雅人和阿茲特克人發掘其好處。
當時的馬雅人和阿茲特克人只懂得把可可製成飲品,而且因未有糖,這些「朱古力水」味道頗為苦澀難飲,只能用香料以至辣椒等調味。朱古力的英文「chocolate」便是源於馬雅語中「xocoatl」一字,意指「苦水」。
但可可被視為營養價值極高,可以強身健體,甚至被指有催情作用,所以仍然備受吹捧,是十分尊貴的飲品。另外可可豆也用作錢幣。
至十六世紀可可開始傳入歐洲,一五二八年出現重大突破,發明加糖的飲法,變成真正美味的飲品。
一八四七年,英國人首創把可可製成固體狀,即一塊塊的朱古力。八年後瑞士首次推出牛奶朱古力,而瑞士出品漸居領導地位。一九二五年,紐約可可交易所開張。美國在二戰時仍堅持要輸入可可豆;現時美軍日常配給糧食包括三條四安士重的朱古力條,連太空人也獲發朱古力。
有研究指出,我們為朱古力着迷,其實是因為它含有和酒精甚至大麻一樣令人上癮的成份。
本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