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催眠治療旨在吸收正面建議

健康地帶:催眠治療旨在吸收正面建議

大部份人對於催眠的認識都來自電視、電影、報章或雜誌,如電影《雙雄》一戲中,被催眠者的行為及說話都被催眠師所控制,無法記起被催眠時所做的一切事情。事實上催眠治療在改變壞習慣、去除恐懼、紓緩情緒緊張、前世回溯以及各種心理因素所產生的疾病都有非常廣泛之應用。

有別於「催眠師」
簡單地說,在催眠師引導之下,意識會進入休息,潛意識的運作會更明顯。催眠是雙向的,催眠師只是意識與潛意識溝通的橋樑,通過跟潛意識溝通來達到催眠治療的目的。催眠治療是指一個人在催眠師的引導下,進入催眠狀態接受有益及正面的建議。
催眠是心理治療技術的一種,可以有效深入潛意識挖掘病因,產生快速的治療效果;解決一些心理困擾和改變舊有的負面思想,從而建立一個正面及健康的人生。
催眠治療在香港並非主流的治療方法。(在歐美及台灣等地,催眠治療已為大眾所認同)一般在做催眠治療前,治療師會先對當事人作出初部判斷,判別是否能施予催眠治療,像有特殊人格或是有潛在精神疾病的人,合格註冊的催眠治療師就不會給予催眠治療。
「催眠治療師」有別於「催眠師」,前者是為人治療,而後者只是以催眠技巧引領別人到達催眠狀態而矣,所以大家在求診時要留意。一般催眠治療師最少需要接受二百小時的訓練,考試合格才可執業,每年並需要進修某一指定的時數,而且大多數都曾修讀心理學或相關科目。
撰文:臨床催眠學家連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