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拋出「愛國者治港」,在香港的一批愛國老丑、新丑們予以加碼發揮。筆者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儒學大師徐復觀先生對當時中共向他統戰的回應,他引用明儒王陽明的話:「雞鳴狗盜之輩出其門,則士不至矣!」徐復觀當時已八十高齡,他一生為國族命運憂心,在深研學術之餘更長年不斷為文論政,若論對中國民族前途的關心,及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他是當代有數的人物之一。誰會認為他不愛國?然而,他不願接受中共統戰,即使廖承志來香港見了他,並表示鄧小平願與他一晤,他想到的都是王陽明那句話。甚麼是「雞鳴狗盜之輩」呢?他說是「善於迎合他們意見的人,包括一些品行惡劣的無恥之徒」。他又引用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徵的例子,說「我打天下時,你不向我投降,這個人人格不錯,為了要我所用的人也有這種人格,我重用你。共產黨不同,凡是有點抗拒性的,一定要把你整得死去活來,把你的人格也完全破壞。……否定人格的觀念,要的人都是『牆頭一棵草,風吹兩面倒』的人。」
我們看到蕭蔚雲、安民、許崇德等窮兇極惡的訓斥香港人,看到曾憲梓、鄔維庸、徐四民的惡形惡狀又不講道理地表態。倘若說,他們就是「愛國者」代表,又或者要由他們來界定誰是「愛國者」的話,那麼稍有一點骨氣的,稍為願意自珍羽毛的,不管是不是讀書人,只好「士不至矣」。也就是說「愛國」已被這些老丑、新丑們污名化。既然你們是「愛國者」,不想「物以類聚」的人只好不去淌「愛國」這個渾水啦。
最可憐的是身在其位的「有勢」或「有財」的人物。他們或為了權勢,或為了財勢,而不得不被迫表「愛國」之態。唐英年的「十分全面,沒有補充」,等於往自己臉上潑糞,正如鄭經翰所說,商台每播出一次他的「十分全面」,他就「頭痕」一次。但接下來還有曾蔭權、林瑞麟,以及其他高官,大概都要被迫輪番表態是否支持排斥「黑四類」的「愛國論」。
中共在港喉舌又不停訪問香港企業家,要他們輪流表態贊同,雖然「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是愛國的」但普選卻選不出愛國的特首和立法會議員。他們被迫要講這樣的歪理,人格遭到踐踏,而且要像文革時那樣人人過關。
輿論也紛紛向「愛國論」轉態。李柱銘等應邀訪美出席國會聽證會,大部份報紙的評論都不但不支持反而帶斥責之意,至少認為這是「不智」之舉。然而,李柱銘等只是民意代表,美國國會也只是民意機構,兩者都沒有行政權力,怎麼談得上邀請外國勢力介入香港政制事務呢?相比之下,溫家寶、胡錦濤邀請布殊干預台灣事務,為甚麼又不是邀請外國勢力干涉內政呢?
在香港街頭,若隨便找一個人,問他愛不愛國,筆者相信,多數人的回答會是「沒有想過」。然而,在文革式語言暴力的衝擊之下,說不定許多人都趨向說謊,也講講「愛國」了。但願香港不會淪為人人口是心非的說謊的城市。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