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租哈薩克10萬畝田

新疆租哈薩克10萬畝田

中國將租用哈薩克阿拉湖縣的十萬五千畝土地,約相當於香港島面積的九成,租期自今年春季開始,長達十年,新疆伊犁州預計將派出三千名農民前往開發耕地。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租用外國土地及「出口農民」。
「三農」(農民、農業、農村)問題是今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的熱門話題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是針對提高農民收入問題。內地農業專家認為,新疆租用鄰國土地的新措施,由以往的「出口農產品」改為「出口農民」,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曲線救農」措施,值得讚賞。

為期十年「出口」三千農民
去年十一月,新疆伊犁州農業局與哈薩克阿拉湖縣政府簽訂了為期十年的租賃合同,雙方商定,伊犁州今年初將組織百餘名農機手、種田高手赴該縣開展土地平整、水渠維修、種植管理等,爭取在三年內完成十萬五千畝耕地的開發。初步估算,伊犁州可向哈薩克輸出三千多位農民。
伊犁州農業局副局長蘇里堂表示,這份合同對雙方都有利,阿拉湖縣種植條件優越,但九十年代以來大片土地荒蕪;而伊犁州有一百七十萬的農村勞動力,僅有約四百萬畝耕地,人多地少、勞力過剩。
蘇里堂說伊犁赴哈農民將在租地上種植大豆和小麥。不過他沒透露租用計劃是否涉及產品的分配或租金的計算。近年中國農民常到哈薩克等中亞國家種田,每人年均收入約六千元人民幣。當地人把中國農民的種田故事視為傳奇,因中國人種的麥子畝產比當地平均產量高幾倍。
新疆電台/北京《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