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前瞻:表明開徵銷售稅決心

預算案前瞻:表明開徵銷售稅決心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將在下周發表其「處女」預算案,在財赤高企下,將透過詳細交代部署開徵銷售稅的諮詢及立法工作,令海外投資者及評級機構明白港府滅赤的決心。政界普遍認為香港經濟尚未完全復甦,不宜即時落實,學者則說開徵新稅項同時,應降低薪俸稅及利得稅等直接稅,令稅制更公平。

估計需時三年
過去數年,港府不斷強調開徵銷售稅是擴闊稅基及穩定收入的來源,是解決結構性赤字的「靈丹妙藥」,根據當局數字,若徵收百分之三銷售稅,每年可為庫房帶來約一百八十億元收入。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黎年領導的一個內部專責小組,正就開徵銷售稅作詳細研究,消息稱唐英年會在預算案中交代一些具體構思,就徵稅方法、豁免安排、退稅措施等收集公眾意見。
由於開徵新稅極具爭議,港府一直小心翼翼處理,唐英年對外界反應亦心中有數,曾透露最少需三年時間「教育」及游說市民支持開設此新稅項。事實上,市民仍頗抗拒銷售稅,根據民主黨曾進行的調查,有兩成六人反對開徵銷售稅;在九龍社團聯會的同類調查,反對者更高達四成一。
港府開徵銷售稅已事在必行,並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持,該組織指開徵銷售稅能擴闊稅基,是消滅財赤的有效方法,亦可減少庫房過份倚賴賣地收入的問題。畢馬威會計師行昨也促請政府,部署開徵銷售稅的諮詢及立法工作,估計需時三年。

不能穩定稅收
城大金融學講座教授張仁良認為,銷售稅相對上是比較全面的徵稅方式,但由於屬間接稅,故港府可同時降低薪俸稅及利得稅稅率,令原來交稅的市民不會面對太大繳稅壓力。
不過,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指銷售稅不能穩定政府稅收,他說過去十多年,本地私人消費總額約佔本地生產總值六成,但當經濟不景,本地生產總值下降,私人消費自然隨之縮減,故就算政府開徵銷售稅,當經濟不景時,稅收同樣會因消費下降而減少。
林本利指政府長期入不敷支,主因是公營部門開支增長過速及沒有合理地調整間接稅和公共服務收費,故政府要消滅財赤和穩定收入,最好還是從改善公營機構的收費和支出方面着眼,而不是打納稅人主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