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向並非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東方海外(316)繼續出乎意料地下跌,開始懷疑是自己有問題,惟有虛心研究人家的精心傑作。
人家看淡東方海外的主要理由,是航運業會在2004年中到達頂峯,然後由於船隊陸續增加,運費將逐漸回落,在引述一番論據之後,以1.1倍乘以04年底的預期資產淨值,便得出23元的目標價。
在同一份報告,對東方海外的短期盈利及派息,以現在的一貫標準是頗為樂觀,預期PE5倍左右,息率則6厘以上,股價跑在基本因素之先,仍然要沽售也可以明白。
但金輝(137)卻被人極度看好,就算真的一如所料,在2004年度大賺接近4億元,以同一估值基準,1.1倍的預期資產淨值,合理價也不會高於20元。不錯金輝負債比率高,槓桿效應更勁,可是面對的行業周期一樣,東方海外規模遠勝金輝,投資價值高得多,如果投資者真的放眼長線,金輝也會有壓力。
其實對分析報告不用太執着,甚至估值理據也從來沒有一套公認的標準,市場在同一時間,以兩套標準對待性質相若的股份,雖是由不同人撰寫,但一時看PE,一時看預期NAV,的確是令人有點無所適從。筆者的做法是反方向行事,避開金輝,以免人家忽然轉軚不計PE而計NAV,繼續堅守東方海外,以一向準則計的確是便宜,這邊廂祈求人家轉軚。
筆者之前並不太擔心會出現股災,不過以東方海外的表現,是有值得擔心的地方,市場一下子十分前瞻,將焦點放在一兩年後的盈利,然後估值跌至五六倍PE才有承接,其實並非天方夜譚。一些股評人跌市看跌,開始以累計升幅推斷股份危險,人心惶惶下,恐慌性下跌絕不出奇。
始終相信投資有章法,人家在貪婪及恐懼之間反覆,是製造一些獲利機會,一定不可被人帶動,所以維持我行我素。不過在目前環境,是要十分小心國企股的風險,美元強勁令人民幣偏低的形象大減,周期性股份又特多,不少行業都會面對過度投資的問題,出現一堆東方海外翻版,並不出奇,走勢是強,更值得暫避。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