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自家教學與海耶克 - 何洋

蘋論:自家教學與海耶克 - 何洋

政府正密鑼緊鼓推出小班教學試驗計劃,估計在下學年將有40間小學試行,涵蓋範圍只包括中英數三科。事實上此前已有學校試行在中英文等科目局部試行小班教學,但效果卻未如理想。正如余若薇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據教統局觀察,大部份試行小班的學校,授課形式沒有太大改變。」既然成效不顯,政府仍大量撥款繼續支持小班教學,這不是拿納稅人的金錢來亂花又是甚麼?
這結果不值得大驚小怪,如昨天本欄所言,整個香港的教育架構由教統局至各大中小學,基本上就是一個小型中央計劃經濟體系。
在這樣的架構下,試問主事的官僚又如何能掌握和調動充份的訊息為教育作出最優的資源配置呢?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海耶克在上世紀的一篇鴻文內就明確指出,市場所以能將資源作最優配置的關鍵在於其能充份運用分散於每個人身上的知識和資訊。
將這一想法應用在教育層面,就會發現在家教育的理念與海耶克對自由市場運作的理解不謀而合。試問有誰比父母更能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能力和需要從而掌握充份訊息去為他們度身訂做一套獨一無二的學習計劃,以期將每個孩子的天賦發揮至盡。
從這角度看,在家教學才是名副其實的小班教學,而且絕不花費公帑。是時候把在家教育合法化推上議事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