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匯控收購有道續持有

投資學堂:匯控收購有道續持有

滙控(005)前日公布的2003年全年業績頗為強勁,經營溢利增長54%,盈利亦增加達41%,是市場預期的上限。惟在業績公布後,其股價在歐美兩地率先回軟,繼而在香港股市亦一同下跌,相信是部份投資者趁好消息出貨所致。另一個引致滙控股價偏軟的原因,相信是市場猜測滙控可能再有重大收購行動。
近期多間美國大型銀行先後作出收購合併行動,歐美銀行業已進入收購合併的熱潮中,由於通常皆是巨型銀行以高價收購其他銀行,故引致早前美國的巨型銀行股股價略為偏軟,正如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股Citigroup,早前當市場傳聞它可能會收購德國大型銀行DeutscheBank,引致Citigroup的股價一度跌至48美元水平,直至近日此消息被否認後,Citigroup的股價才重上50美元水平。
上月中,筆者已在本欄率先談到滙控亦有可能收購DeutscheBank,近日此消息再次在市場廣泛流傳。據報道,日前滙控主席亦表示不排除再在美國收購的可能性,故筆者猜測市場憂慮滙控在短期內有重大收購行動,是促使近日其股價偏軟的主要原因,其情況一如早前的美國巨型銀行股。

恒指料考驗13650支持
至於在這次滙控的業績中,其成本與收入比率,雖然已由2002年的56%降至2003年的51%,但若相對Citygroup的成本與收入比率大約為48%,反映滙控的成本尚有下調空間,估計這方面是滙控2004年的另一盈利增長來源。
這次滙控的盈利高達87億餘美元,當中早前收購的美國Household及墨西哥銀行GFBital等,對滙控這次的盈利幫助頗大,是其增長的主要動力。筆者較感興趣是當年Household的收購價,從滙控的資料顯示,去年3月它以148億美元收購Household,綜觀美國的iSharesDowJonesUSFinancialServices股價的表現,在過去一年,其累積升幅已逾30%,反映美國金融服務業價值在過去一年的增幅已達30%,可見Household的價值已不止148億美元,滙控的每股資產淨值(NAV),相信高於其年報所述的6.79美元(即大約53港元)。
據Bloomberg的資料顯示,滙控在過去5年的平均股價與帳面值比率為2.76倍,10年的平均股價與帳面值比率為2.53倍,至於滙控的合理價在何水平,則留待讀者自行計算。
基於上述因素,筆者決定繼續持有滙控。
港股走勢方面,附圖可見,恒指近期連續兩次上試高位,皆未能衝破保歷加通道頂,反映該通道頂阻力頗大,同時其14天RSI亦逐級下降,顯示動力正在減弱,相信短期將考驗通道中軸13650水平的支持。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