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外國人專享奢侈品

曾是外國人專享奢侈品

小小的罐頭見證了香港百年的飲食文化。罐頭曾是殖民地時期外國人享受的奢侈品,日軍入侵時,罐頭未能運入本港,一度鬧「罐頭荒」,不少外國家庭不惜高價搶購,後來「罐頭」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颱風襲港時市民的必備品。

打仗時罐頭治鄉愁
通泰行董事總經理李廣林從事罐頭入口業務四十多年,他說日治時期本港的貨物運輸困難,當時主要來自歐美的罐頭供應十分緊張。「外國人想食家鄉嘢就要食罐頭,所以佢哋幾貴都買。」當年他在路邊販賣罐頭,「都搵到啲㗎」。
其後,罐頭漸為本地人受落,內地也開始生產廉價罐頭。他說:「嗰時罐頭入面唔只有牛肉,重有禾花雀。」現今罐頭已成港人必需品,過去每逢颱風襲港,市民都會購買罐頭儲糧,但近年食肆面對經濟不景及同業競爭,即使十號風球仍照常營業,市民打風時搶購罐頭的情景已較少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