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明白為甚麼幾位立法會議員到美國出席聽證會講述香港的民主化問題會引起這樣大的政治風波,甚至被指為故意跟中央政府對抗。難道香港所有人包括民選議員都只能看北京的臉色辦事?難道只有當北京高興的時候港人才能說話,當它不高興的時候港人便只能默默聽從訓示,不能對外表達意見嗎?
首先應該看到,香港的議會、商會、民間團體跟其他地方的議會、商會及民間團體有各種各樣的聯繫,有各種各樣交流意見的渠道。這一回幾位立法會議員應邀到美國出席聽證會不過是一次意見交流的活動而已,有甚麼需要因此而大做文章甚至認為他們的做法是在對抗中央政府呢?
更何況不管是回歸前或回歸後,不同黨派立法會議員、不同的社會團體都不斷到外國的議會、到外國的社區介紹香港的最新情況或提出意見。例如立法會議員李柱銘先生在回歸前就多次到美國各地交流訪問,希望美國能延續中國的最惠國待遇;而在《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爭議期間,多個民間團體包括記協及人權組織也積極跟其他地區的議會及團體交流,表達對二十三條立法的憂慮。這些事例在在說明,本地議員或團體到外國訪問、到外國反映香港的情況及關注並不是甚麼新鮮的事物,而是正常不過的交流活動。像這樣的活動有甚麼需要大驚小怪甚至視為向中央政府挑戰呢?
至於說議員到外國訪問、到外國議會出席聽證會就是引入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就更是荒謬的說法。香港是個國際大都會,有大量海外投資者在香港經商及投資,有數以十萬計的外國公民在香港工作及生活;外國政府或議會想多了解香港的現況及發展是正常不過的事,而議員到外國訪問,講述香港的發展不過讓外國政府更好的了解香港的實況而已,怎麼能說是引入外國干預呢?要是這樣的說法成立,那本地傳媒每天向全世界報道香港的情況、商會每天向全世界介紹香港的情況不也是在引入外國勢力干預香港的事務嗎?像這樣的說法不是荒謬又是甚麼呢?
(圖)立法會議員兼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到美國出席聽證會,掀起政治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