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港擁有龐大客戶基礎的恒生銀行(011),核心業務雖有增長,但去年盈利並未跟隨同業反彈。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海泉不認為該行本港業務已到達瓶頸,未來會更積極增加市場佔有率,但承認要靠內地市場提供更高速增長。另外,該行核心業務表現不俗,故除第13個月糧外,將向員工發放額外三分一至兩個多月薪金。
鄭海泉表示,該行定位仍為大中華區銀行;內地發展策略則專注於兩個三角洲和台灣海峽,希望進一步在內地主要城市擴充支行網絡。
對於申請入股興業銀行,他說:「應該好快會批出」,但難以估計會否在今年內落實合作發展內地信用卡業務的計劃。他又承認,在現制度下,恒生在內地發展仍「綁手綁腳」,冀放寬後可有更大空間。
至於本港業務,他說由於去年下半年未有因應市況調高財富產品銷售目標,導致增長放緩,故希望今年加強這方面業務;息差收窄則因期內同業拆息市場的息率回落,但這只是不正常情況,相信隨着港元轉弱至7.8水平,情況可以改善。他不認為恒生在港已面臨瓶頸,會積極拓展市場佔有率。
另外,該行會繼續加強內地、貿易融資和中小企貸款,以抵銷居屋貸款組合收縮,料在經濟增長下,不會有太大困難。
他又透露今年會繼續將部份後勤工作北移,涉及逾100人,至於所涉工種,料包括財務及研究等部門;行方會繼續協助員工轉型,確保員工生活穩定。同時,該行冀繼續透過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對收入比率,目前為25.4%。
對於近日政制爭拗,他認為未有影響外商投資,尤其近期經濟好轉,現在「個個都諗買唔買樓」,爭拗便不會太激烈。不過,他認同政制討論仍是重要問題。
事實上,本港樓價過去數月顯著回升。鄭海泉認為,樓市上升不是泡沫,「一個市場多少也會有炒賣活動,但一個人買2、3間樓,不代表是炒賣,只係啲錢放喺銀行無息,唔知做乜好」。他說豪宅是特別的市場,一般住宅是否健康發展應由市場決定,並指出,樓市增長與市民收入有很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