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頭全身披上褐白色羽毛的貓頭鷹,昨凌晨時分出現在深水埗街頭,警方接報趕至發現貓頭鷹雖無受傷,但部份羽翼曾遭剪去,懷疑是由附近居民飼養,被遺棄流落街頭,後由警員撿走送交漁農自然護理署檢驗。
瑟縮街頭的貓頭鷹約一呎高,全身長滿褐白色羽毛,於昨凌晨零時許被人在大南街及黃竹街交界發現。嘉道理農場高級經理劉惠寧從該頭貓頭鷹的毛色及外形推斷,估計是鴞科鳥類中的獨行殺手「倉鴞」(BarnOwl)(鴞:音囂)。
劉惠寧續稱,倉鴞主要在亞洲及歐洲穀倉出沒,屬於珍貴禽鳥,多數在夜間捕食老鼠及雀鳥,在本港並無野生紀錄,不排除遭人由外地偷運入境飼養。
現時全球約有一百三十種鴞科鳥類,鴞科鳥類俗稱貓頭鷹,雙目長得接近,猶如人類一樣長於面盤上,加上頭圓圓、眼大大的可愛外形得名。不過資料顯示,貓頭鷹得天獨厚,具有優良聽力及視力,造就牠成為動物界聞名的夜行殺手。
貓頭鷹耳朵極其靈敏,聽力約是貓的四倍,視力更是人類的一百倍,雖然眼睛只能直視,不能轉動,但看物時物件呈立體影像,而且頸椎極柔軟可作二百七十度轉動,四方八面獵物難逃牠視線。一些外國動物學家曾進行測試,發現貓頭鷹憑着超凡聽力及視力,竟可飛越草叢及竹林等重重障礙物,成功撲殺數十米外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