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是美國的頭號通緝犯,曾多次發動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其中二○○一年的「九一一襲擊」更是轟動世界。但原來他與美國並非一開始就敵對,只是後來美國進駐沙地阿拉伯和攻擊回教同胞,埋下了拉登仇美的種子。
拉登一九五七年出身於沙地阿拉伯一個富商家庭,大學畢業後繼承了二十八億港元財富,本來大有可能到西方國家定居,過着富足生活,但歷史改變了他的命運。七九年,蘇聯揮軍入侵阿富汗,當時二十二歲的拉登立即前去參加聖戰,招兵買武器;蘇聯宿敵美國當時也出錢出力援助他。至八九年前蘇聯終於撤出阿富汗。
這次聖戰給拉登帶來重大啟示。他九九年接受美國《君子雜誌》訪問時說:「(趕退蘇軍)令許多回教徒不再相信有超級強國這種鬼話。」他相信只要憑意志,即使超級強國也可被打敗,即使是曾在阿富汗援助他的美國。
到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拉登不能忍受沙地讓美軍進駐和攻打回教同胞,誓言畢生與美國抗爭到底,要從「聖地」趕走美軍,並以非洲國家蘇丹為反美行動基地。
拉登曾坐擁巨富,但為何因打擊美國而甘願願放棄舒適生活,匿居阿富汗山野?拉登曾說過:「不明白伊斯蘭的人會很難理解……我們回教徒相信命運早已注定,我們不介意美國人的意見,也不擔心他們懸紅取我們的命。」他怒指:「美國人愛管所有人的事。他們指摘巴勒斯坦的兒童是恐怖分子……卻保衞摧毀這些兒童未來的猶太人國家。」拉登認為策動恐怖活動,製造恐慌,才可吸引美國人注意,令美國人細心考慮是否值得繼續支持以色列。
本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