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禽流感傳播 方案一月內諮詢<br>劏雞賣雞分層處理免接觸

減少禽流感傳播 方案一月內諮詢
劏雞賣雞分層處理免接觸

【本報訊】為了減少禽流感傳播風險,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表示,政府會在一個月內就減少人雞接觸的措施諮詢公眾,其中一個方案是,把街市劏雞及賣雞的地方分層。此外,如果輸入受精雞蛋計劃順利,政府將會長期執行,日後就再毋須輸入雞苗。 記者:蔡元貴

楊永強昨接受電視台節目訪問時表示,為減少禽流感傳播的風險,政府會提出多個方案,除了爭議多年的中央屠宰外,另一個方案是隔絕顧客與活雞接觸的機會,就是把街市劏雞及賣雞的地方分開兩層。

擬不再輸入雞苗
另外,楊又表示,如果輸入受精雞蛋的計劃順利,香港就毋須輸入內地雞苗,「很明顯,每隻入口的活禽鳥都有風險,所以如果要減低風險,愈少活禽鳥輸入愈好,如果本地孵化計劃理想,未來就毋須再輸入活禽鳥。」
楊永強續稱,政府半年內都不會輸入活雞,理由是當局需時觀察候鳥與禽流感的關係。現時是候鳥在香港及東南亞過冬的時期,稍後天氣回暖,牠們又會飛返北方,這時候會否再次散播禽流感,仍是未知之數,所以半年之內,禽流感危機仍未解除。
港九新界家禽批發零售商會認為,街市分層劏雞及賣雞的建議可行,但擔心該項措施會導致部份雞檔結業。商會主席黃偉泉說,「街市地方根本唔夠用,分層處理,八百幾個雞鴨檔,就會有大部份要結業。」他認為,楊永強提出不再輸入雞苗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禁絕所有活雞入口。雞販玲姐則認為,分層措施十分不便,檔口需要額外人手「走上走落」。

業界憂打擊生計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勞永樂贊成街市分層措施,認為橫豎現時很多街市的雞檔已經丟空,不如盡用空間,分開家禽與顧客,減低禽流感散播的風險。
政府會在一個月內就各項家禽業風險管理措施推出諮詢文件,了解市民能否接受改善街市營運模式、人與活雞分隔、及研究中央或分區屠宰可行性。
業界擔心新措施會打擊行內從業員生計,不過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梁永立說,若果改變活雞售賣方法,也可能會出現新工種,例如鮮宰雞速遞服務。梁永立說,食環署將於下周與家禽業界開會,討論政府的紓困措施。
現時仍有二百萬隻本地活雞,梁永立相信可以供應至四月底。他說,如果禽流感疫情減退,政府會首先考慮全面恢復輸入冰鮮及急凍雞。他認為,禽流感可能會成為亞洲風土病,有可能重臨,他希望與本地養雞業人士商討長遠如何平衡公眾健康及業界生存,他強調不想見到業界絕食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