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研究多時的新輸入外勞方案,在勞工界大力反對下「胎死腹中」,但勞、資、官三方昨日開會後同意,為配合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實施,修訂現行的補充勞工計劃,引入本港缺乏的製造業技術工人。
政府、商界及勞工界代表昨日開會,商討新的輸入外勞方案。據了解,當局提出的方案是不設外勞最低工資限制,本地工人亦沒有優先聘用權,名額五千個,但申請公司必須列明輸入外勞後可為本港創造多少職位。由於遭到勞工界的強烈反對,最終政府只好收回方案。
不過三方同意,研究完善現行的補充勞工計劃,配合落實更緊密經貿關係。經濟發展及勞工事務局局長葉澍堃會後表示:「唔會拘泥於叫呢個係新計劃,還是『完善補充勞工計劃』。」他說,最重要是確保輸入外勞可帶動經濟,同時增加本地工人就業機會,下月三方會再次開會。他保證,日後勞資雙方會有相同數目代表負責監管外勞審批。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說,商會代表會上批評補充勞工計劃的審批時間太長,同時按本地工資中位數釐定外勞工資亦缺乏彈性,但勞工界卻堅持必須為外勞訂立工資下限。葉澍堃謂,現行計劃有工資中位數要求,但彈性比較小,「會再詳細研究一下,睇吓可唔可以有更多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