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息四厘益散戶 下月預算案公布<br>政府發平民債券

年息四厘益散戶 下月預算案公布
政府發平民債券

【本報訊】前總理朱鎔基曾為港人打氣說:「發香港債券,我第一個買。」在港府財赤陰霾下,香港發債終成事實。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將在下月十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宣布今年內發行總額以百億元計的特區政府短期債券,特點是會以低「入場費」、高息率吸引小市民購買。「平民債券」年息有望高達四厘,遠高於現時銀行存款利率零點零零一厘,即每十萬元年息分別為四千元和一元,預計可吸引不少存款客轉投政府債券。 記者:呂焯均、羅偉光、蔡朗清

特區政府近年備受財赤困擾,前任總理朱鎔基○二年十一月來港出席世界會計師大會時,曾高調挺港說:「即使三年之後你(董建華)的財政儲備花光了,怕甚麼,你可以到中國去發五十年長期香港債券,我第一個買,我相信內地人民會跟我一起買。」當年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未有乘機跟進,反而現任司長唐英年會在他首份預算案落實發債。
據了解,發行平民債券所得收入不會撥入政府經常性開支以直接紓緩財赤,只會用作投資基建項目,為港府未來的基建計劃包括港珠澳大橋、全港污水處理計劃等逾百億元的投資集資。由於此舉可減少動用財政儲備,有利外界對港府維護聯繫滙率能力的信心。

全球低息期 發債好時機
根據紀錄,港府過去曾三次發行債券,最近一次是在九一年,當年的財政司彭勵治在政府有財政盈餘下,發出合共數十億元的政府短期債券,但只供機構投資者購買。今次政府發債對象則為小市民,規模龐大,目的是趁着全球正處於低息期的好時機,帶頭刺激本地的債券市場,令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更鞏固。
據知政府打算發行的屬短期債券,年期為三年、五年等,分不同年期的好處,是作為「債仔」的政府不需在同一期間內清還大筆債項,徒添財政壓力。另方面,隨着本港經濟逐步向好,數年後財赤問題可望消失,屆時債券對政府財政的作用會減低,故毋須如外國政府般發行長期債券。
為吸引普羅大眾入市,平民債券的債券年利率會較美國政府債券略高,預計最高年息會稍高於四厘,相信可吸納一批銀行存款客,但不會影響銀行體系穩定,因一次過發行的債券總額不過數以百億元,而現時本港銀行存款總額高達三萬七千億元。至於「入場費」,現時機場管理局、按揭證券公司等公營機構發行的債券,每張面值五萬元。

籌基建資金 穩財政儲備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評級董事劉曙明指出,香港過去因為財政健全,一直毋須發行債券。若特區港府發行債券,則可令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更為完整。若發債券目標是為基建籌集資金,在目前財赤嚴重情況下,的確可減低財政儲備下跌水平,有助穩定外界對聯繫滙率的信心。
不過,劉曙明認為,港府最令外界失信心的地方,是政策經常出爾反爾,譬如去年已通過實施的陸路離境稅,本為拓闊稅基行出第一步,卻又突然撤銷,令人懷疑港府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承認,唐英年曾為此諮詢經濟學者的意見,他本人表明不認同政府發行債券的目的,因所得收入只用於沒有投資回報預算的基建項目,變相是「先使未來錢」。
雷鼎鳴又引述合和主席胡應湘的評論:「有錢用晒、冇錢借債、還錢下一屆(政府)。」他指出,現時本港債券市場不發達的原因,是經紀收取佣金太高,他自己只在美國透過債券基金購買債券,需付的佣金較香港低得多。

過去在巿面流通的債券,現已成為收藏家的珍品。

前任國家總理朱鎔基在○二年訪港期間,談及本港財赤時,贊成港府發債,並表示自己會第一個購買。

港府未來需要百多億元大筆款項,進行龐大的排污工程。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