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雖較低 仍可能損手

風險雖較低 仍可能損手

【本報訊】近年利息處於低水平,港人資金苦無出路,市場人士及學者普遍認為若港府債券能提供四厘年息,對散戶會有吸引力,而發債除了可為資金提供投資機會,亦能推動香港債市,令香港整體金融市場有更完整的發展。不過,小市民認購前需考慮利率走勢、債券面值折扣及手續費等因素。

如買賣股票轉手賺錢
中文大學巿場學系教授冼日明分析,若政府債券有四厘年息,他建議公眾不妨購入,因為銀行存款利率幾乎等同零,就算明年開始加息應該不會高於一厘,購入者幾乎全無風險賺取三厘息,「私人債券就話會倒閉,唔通香港政府一年會垮台贖唔返債券?」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麥萃才則說,由於全球步向加息周期,公眾購買年期較長的債券,需估量銀行息率會否高於債券息率,「例如巿民購買咗五年期嘅債券,年息率四厘,假設第五年銀行息率升至五厘,巿民只係蝕咗最後一年息,但拉勻都有得賺。」
工銀亞洲財資部主管陳鳳翔指年息四厘的政府債券,機構性投資者未必有興趣,但對散戶有一定吸引力,他估計若政府提供這個偏高的債券息率,認購折扣未必很大。東驥基金董事總經理龐寶林稱,預期明年最壞情況是美國加息一厘,但由於政府債券年息達四厘,故回報仍然不錯,加上若港府發債以普羅市民為對象,在政府推動下可令債市蓬勃,公眾可像買賣股票般把債券轉手賺錢。

資不抵債或會變廢紙
冼日明亦認為,倘若港人熱烈認購港府債券,相信持債券的散戶可在二手巿場沽貨,先賺一筆,他指政府今次發債會令本港金融體制更加完整,國際評級得以提升。
不過,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警告,雖然政府債券一般風險較低,但也有可能「損手」,阿根廷政府九十年代把政府資產私有化,但財政狀況持續惡化,政府於是發債來「冚」赤字,最終資不抵債,債券頓成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