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份表現計,昨日午市有好轉的迹象,國企股普遍甚勁。不過還是維持原判,在美元持續向好的形勢下,資金流向會對港股不利。目前不跌反升,正好提供又一次短線造淡或者減持的機會,市場表現比預期遲鈍,是經常發生的現象,保持自我是作戰的重要元素,所以以不變應萬變,繼續看淡。
可能因為言論向淡的關係,昨日在電台客串做節目,有甚多聽眾的語調,都流露出焦慮的心情,其實並非好現象。股評人的形象一向不錯,事實上卻不時出錯,又或者在一大堆專業名詞包裝完畢後,完全模稜兩可不知所云,因此毋須奉若神明。筆者看淡,可能只是一個儍子手持太多現金,主觀願望大市下跌,未必有甚麼理由,何況看錯也不意外,不要被「專家」的言論動搖意志。
任何投資行動,最好是深思熟慮之後才進行,「專家」一句看淡,便立即恐慌懷疑是否要沽出,如此情緒化,是功課做得不夠的後遺症。當然對一般散戶,是難言一些專業的要求,正因如此,一般散戶投資是否應該如此多元化,是值得反省的問題。
指數雖高,但股市卻相當凶險,甚多三四線股,都累積了頗大的跌幅,永不翻身一點也不出奇。香港股市炒股不炒市多時,但老實說,二三線的重估浪已經開到荼蘼,往後仍會有零星明星股,卻一定要業績推動,所以極考功力。可惜近日所見,行內人失手的次數愈來愈密,「專家」尚且如此,散戶更有難度。
不妨做一個功課,計算過去幾年,以平均成本法,每月買入固定金額的滙豐(005),累積的回報有多少。筆者尚未有數字,忽然有這個念頭,是在管理基金之後,有感長期跑贏恒指,實質上並不容易,滙豐又長期跑贏恒指,要打敗一個純得一隻滙豐的組合,應該難上加難。
如果沒有資訊上的優勢,或者良好的心理質素,倒不如反璞歸真萬佛朝宗,這種做法不會發達,卻不至慘敗。有這種提議,是因為近日的二三線凶險得很,不希望幾年後,又有一大堆輸剩一半以下的散戶來求救。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