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連年乾旱令省市之間用水糾紛頻生。北京去年決定在南面的拒馬河挖井、開渠,將食水引入京城,但竣工後可能令下游的河北省境內三百多萬人口缺水。結果,河北省提出嚴厲抗議,當地人大代表更上書中央,要求查處這宗「非法截流」事件。
拒馬河從河北境內穿入北京,再重入河北,是沿河兩岸的居民唯一水源,因此被視為生命河。去年九月,河北省水利廳官員在互聯網發現,北京正進行「引拒濟京工程」的招標,企圖攔蓄拒馬河水再引入北京。
由於北京不僅提高攔水壩高度,還着手在房山區張枋鎮開挖一組四十多眼的水井,連拒馬河的地下水也加以攔截。工程完成後,河北省境內拒馬河下游的九個縣市三百多萬人口將受影響。河北省隨即向北京市水利局發出措詞嚴厲的抗議,淶水縣人大代表也上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指摘北京的「非法截流工程」,令「養育了我們祖祖輩輩的這片土地將無法生存」,要求中央依法查處違法者。
河北省自九七年以來已連續七年乾旱,全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三百一十一立方米,是全國平均值的七分一,國際上公認,人均少於一千立方米即為缺水。北京缺水情況更為嚴重,人均資源不足三百立方米,一年的淡水需求量約八億九千萬立方米,但密雲、官廳兩個北京的主要大水庫只可提供五億立方米,可能無法應付二○○八年奧運會所需,當局因此已動工修建應急引水渠,連接河北的四座大型水庫,做好向北京緊急供水的準備。
令河北官民不滿的是,河北省一直肩負着免費向北京、天津供水的任務,但北京官廳水庫則以每立方米一元二角向外賣水,賣水所得從未補償過上游的河北省。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接到吳邦國批示後,着手協調北京與河北的水權糾紛。官員稱,起初雙方尖銳對立,甚至拍桌子吵架,現時雙方態度已較和緩,「引拒濟京」工程已暫停施工,不過,河北省強烈要求北京補償水費。
本報記者/《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