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約人,當然希望雙方準時。不過有時人家遲到,有時自己遲到,總有一個「情有可原」的限度。不是怕等——是怕「乾等」。乾等即甚麼事也做不了,等等等,浪費時間精神。你遲到為擺架子?難道我沒架子嗎?乾等的心情不好,愈等愈氣,愈等愈急,當然愈等愈擔心也是有的。
如果帶一本書去看就比較好。一邊上網更好。我也試過即使有點「細藝」,一直等對方到了,馬上起來一言不發便跑掉。「先到先等」?「不見不散」?就是這樣。
其實這是店名:——北角有家「先到先等」,北京有家「不見不散」。名字不錯,古意盎然。但想深一層,相當戇居。
看武俠小說或粵語陳片,大俠和師兄妹都愛相約:「明年十月初三,我們在華山?崑崙山?武當?峨眉?蝴蝶谷?懺情崖?紫竹林……再見。先到先等,不見不散!」盟誓如是,比武如是,為父報仇決一死戰也如是。
山那麼大,谷那麼深,海那麼闊。十月初三幾點鐘?在哪兒?有無歇腳處喝杯咖啡?若有人遲到或不來了,誰通知?你死了我還得信守不見不散的承諾嗎?……
奇怪,都付得起時間,都在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