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份本地報章所載,政府正與藝術發展局及一間收費電視台研究,增設一條藝術文化頻道,暫定首年撥款四百多萬元,播放文化藝術機構或個人的作品。據報,文化界對此甚表歡迎,不過仍擔心有關頻道會否有一定的言論審查。
報道並指出,當局首年撥款四百多萬元實在有限,只足夠每日播放4小時,難以支持有關節目作電視頻道,暫只可網上廣播。
筆者對這項構思大表贊同,它也正是多年來倡議的公眾頻道的雛形。早前香港寬頻王維基曾公開倡議此事,上述報道提及的收費電視台可能正是香港寬頻。如果屬實的話,能夠欣賞藝術文化頻道的觀眾並不會太多。
不過,筆者卻對這項構思仍然有一個大疑問。了解香港收費電視市場開放的朋友都會知道,政府在九十年代初向九倉有線電視發出的牌照中,第10.3.1款中說明,有線電視有責任免費(請注意:的確是免費,freeofcharge)向政府提供3條頻道,作任何類型的節目廣播,廣管局只需要在6個月前向有線電視提出要求便可。有關詳情可瀏覽
既然政府可以免費獲得3條頻道的使用權,為甚麼要多花四百多萬元?為甚麼會不足支持每天4小時的廣播?為甚麼不能免費透過九倉有線電視,向其六十多萬客戶轉播本地文化藝術節目呢?難道政府每次皆總是好像賤賣紅灣半島般,明明合約條文中已經賦予了的權利,總是愛白白的棄掉,慷香港納稅人之慨?
有人說由於政府不願擔任言論審查的角色,也擔心這類公眾頻道會出現鼓吹種族歧視或違反道德等激進的言行,所以令公眾頻道的構想難產,有線電視也可以省回這三條頻道。
筆者卻認為,政府慷香港納稅人之慨絕無道理,就算政府這樣的擔心論點成立,也大可以將行使三條頻道的權力給予公營的香港電台電視部,讓港台不斷廣播所製作的大量電視節目,不用單靠免費電視台給予的有限廣播時段。更甚者,這條頻道可獲得一定的廣告或節目製作收入,支持港台的日常營運開支,既可幫政府減赤,也令港台可以更獨立的製作節目,反映市民的心聲。
筆者估計,現在所謂的文化藝術事務是由何志平緊抓,廣播市場規管則向曾俊華負責,可能兩位尊貴的局長也無甚溝通。如果筆者所言屬實,香港人也應同聲一哭。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