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地鐵股價暫難突破

陸叔理財:地鐵股價暫難突破

兩鐵合併方案出籠後,地鐵(066)復牌首日隨即下跌,究竟兩鐵合併對地鐵前景是利還是弊呢?
現階段很難作出評估。第一,兩鐵合併方式、程序及時間表仍未有明確定案,無形中為地鐵帶來不明朗因素;第二,兩鐵始終是公用事業,合併時要考慮社會、民生及現有小股東的利益。但要安排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又談何容易?所以明確方案未出現前,我覺得地鐵股價仍然難有突破。
從技術分析而言,地鐵股價已跌穿10天及20天線支持位,要作較強力的反彈,可能要下試11.7元的50天平均線水平。
雖然目前兩鐵合併未有定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日後無論以甚麼形式合併,對目前地鐵小股東一定有影響。要預計日後地鐵股價表現,我們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兩鐵究竟以甚麼形式來合併?目前最有機會的方案就是將九鐵直接注入地鐵。然而目前九鐵除了東鐵有較高的回報外,西鐵及輕鐵都是回報較差的資產。有分析員粗略估計,當日後馬鞍山及落馬洲支線通車後,資產回報有下降壓力,若再加入折舊開支、利息等成本,九鐵有機會於兩年後出現虧損。由此可見,除非九鐵以較帳面值大幅折讓的代價注入地鐵,否則,合併可能會拖低地鐵的盈利回報。

地產市道影響大
另外,市場正憧憬兩鐵合併後可帶來成本效益,票價有下調空間。若真的如此,理論上對地鐵股價有負面影響。已有學者指出,兩者合併後的協同效應不大,加上目前單靠運輸業務的回報已不吸引,在維護股東利益的大前提下,日後車票價的下調空間有限。所以我預計,票價變化對地鐵實質影響不大。
當然,一直以來,地產項目收益佔去地鐵收入一個非常重要的比重,所以在合併方案出籠之前,地產市道變化反而最直接影響地鐵股價。地鐵股價由月初的10元附近水平上升至停牌前13元水位,很大程度是炒地產市道復甦概念。
因此我認為,日後政府賣地的成績,某程度上會影響市場對地鐵地產收益的評估。由於地鐵要到2007年才推出將軍澳第86區大型住宅發展項目,所以在這段「等候」期內,本地地產市道的表現,是左右地鐵股價的最大因素。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