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孟靜
政改的時間表,可否如下:港府用六個月左右研究方案,九月推出諮詢文件,諮詢期三個月。之後再用三個月整理收到的民意,修改有關方案,明年三月進行第二輪諮詢。到明年中,普選模式該可拍板了。這也是二十三條立法原先的大致程序表。
這,當然說說容易,眼下形勢比人強,為了照顧唐家璇的香港政改必須「一步一腳印」之言,上述步驟都拖慢來做,多花一年的時間又如何。也即是說,到後年年中,政改一事總也可定案了。由二○○六年中到二○○七年中普選特首,還有一年的時間籌措準備。
但做這個,董建華政府是會千方百計推搪的,最大的藉口,是中央都說港人在政改爭議上有分歧,未能達成共識,連共識都未有的事兒,談不上甚麼方案,遑論時間表。
但,香港人真的未有共識?所有有關政改的民意調查,都顯示有七成香港人支持普選。如果七成都未算是共識,是否要足十成?人世任何新鮮議題,都不可能有十成十的結論。
若說那些大學做的民意調查信不過,那不如就來一次全民投票,也即是台灣人叫的公投。但這兩個字一吐出來,會先嚇死董氏政府,真是想也不要想。
外人也會質疑,透過香港媒介,確又見政改問題上的分歧,似乎很深,反對普選的人,發表許多「衰十年!」「民主等如大派福利」的論調。但要注意的,是這些反民主派幾無一例外非富則貴,他們的話彷彿舉足輕重,有一比五十萬之勢。新聞界要追捧這些人,因為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兩者兼備。誰誰是大資本家,商人治港最怕商家撤資;誰誰是人大政協,講的話也許流露中央端倪。於是,這些人開口,新聞界有義務把話轉告你我百姓。
來一幅階級鬥爭式的構圖。獅子山相對壽臣山,或該索性說港島半山。一大場春雨讓獅子山下的平民給市集簷篷的髒水,滴得個混身疙瘩,坐在半山露台的富貴人馬,只覺詩情畫意,春光無限。
在香港這種格局中,要兩邊達成共識的機會,接近零。反普選的一小撮幫派中人的話,持續得到報上粗黑新聞標題待遇,而學者如中大的黃偉豪等孜孜提出的反證,確立「愈是少民主反愈要多派福利」,只能佔評論版的篇幅。
但香港人看得懂也看得透,本地民智水準,拍得住任何文明城市之餘,有過之無不及,七一大遊行過後,有輿論導向運動意圖把香港民意貶為羊羣,咩咩聲尾隨李卓人余若薇,還有這張報紙那間電台,民粹主義啫。
民粹主義一詞,本身確帶濃厚的貶意,有平民即是刁民暴民的味道,是指目不識丁又聲大夾惡的一大班人,令人即時聯想維園阿伯。這款民粹主義,歷史上也曾發生,人民受到領袖人物誤導,未想清楚就跟了大隊,諸如希特拉以民族優越扮做民主愛國,愚弄了一代日耳曼人,諸如毛澤東號召全國大串連,製造出十年文革浩劫。兩章歷史事發際,都有龐大的民意支持。
但歷史是延續的生命,洋人說的Historyisalivingforce。溫故知新,同樣有龐大的民意,由上至下的德國納粹與中國文革,不為文明接受,由下而上的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革命就都給認可了。
把贊成普選的香港民意一筆勾銷為民粹主義,不可能是良心話,真的認為香港通街維園阿伯?在一些議題上,像公屋住戶准不准養狗,甚至教育應否削資,或真有一半一半的分歧,但在大是大非上,香港的大多數人意願,非常清晰:贊成普選。這已是共識。
……………………………………………………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