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起訴同仁堂!」內地一批市民聲稱服用該店的著名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後患上腎病,部份出現腎衰竭,甚至要換腎才可保命。二十八名受害人計劃集體入稟法院,控告北京同仁堂。
有清肝膽、利濕熱作用的龍膽瀉肝丸是著名中成藥,由官方定下生產配方。業內人士估計,生產龍膽瀉肝丸的企業達二百家,同仁堂只是其中一間。本報致電香港同仁堂分店查詢,店員表示已沒出售該藥。
有份聯署委託律師的受害人吳淑敏指出,她服用龍膽瀉肝丸後,開始出現夜尿量比白天多的現象,並有口渴、貧血惡心等症狀,醫生指她患上馬兜鈴酸腎病,後來才知道,龍膽瀉肝丸中的一種原料「關木通」,含有可導致腎病的馬兜鈴酸。她說:「只要得上這種病,就等於宣判了無期徒刑。」去年八月她進行腎移植手術,才保住性命。
去年初新華社已揭發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列為非處方藥品的龍膽瀉肝丸有問題,但政府部門直到去年六月才更改龍膽瀉肝丸的官方規定配方,棄用「關木通」,改用不含馬兜鈴酸的「木通」,並勒令全國生產龍膽瀉肝丸的企業執行。
對於有受害者計劃控告北京同仁堂,同仁堂黨委綜合辦公室主任金永年強調,同仁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配方生產龍膽瀉肝丸,而同仁堂早在二○○○年已向監管部門提出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腎病,翌年更申請要求不用官方規定配方中的關木通,「嚴格按照法律進行生產經營,不應為此承擔法律責任」。
協助苦主申訴的政法大學副教授卓小勤批評,此案暴露中國醫藥法律、醫藥監督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弊病。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