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昨天表明,未來數月以至半年內都不會恢復輸入活雞。對於這個決定,已大部份處於停業狀態的家禽販商感到非常不滿,認為有關決定將扼殺他們的生計,販商並決定在今天罷賣一天以示抗議。
我們當然不希望家禽販商及其他相關行業為了政府繼續停止輸入活雞而採取激烈行動,也不希望販商在未來再採取罷市行動,因為這樣的行動不單對飲食業及市民造成不便,更無助改善販商及其他經營者的處境;但是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應該清楚向業界及公眾解釋長時間停止輸入活雞的理據、應該清楚交代將根據甚麼準則及理據恢復活雞進口;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販商及家禽業界的疑慮、才能讓販商及家禽業界為未來作準備。
保障公眾健康、防止禽流感入侵香港的確非常重要,也是特區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該如何保障公眾健康、該怎樣確保食物安全是需要按照實際情況、按照風險水平作調整的,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更不能簡單的說有風險便長時間採取同樣的政策。
就以應付禽流感威脅為例,目前當然還不是開放輸入活雞的時候;但鄰近地區的疫情近幾天有稍為緩和的迹象;若果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甚至有兩、三星期不再出現新感染個案或新的疫區,特區政府是不是該因應新的形勢及風險水平調整政策、特區政府是不是還有需要長時間禁止輸入活雞呢?這些問題不單家禽業界想知道,公眾也想知道,特區政府是應該清楚作出解釋及交代的。
事實上特區政府可以提出一些指標或情況作為檢討禁止輸入活雞政策的引發點。例如當鄰近地區特別是廣東省連續一個月沒有出現新的禽流感個案時便邀請學者、業界及相關人士共同檢討有關政策,探討恢復輸入活雞的可能性;若果各方面達成共識改變政策,政府便可以着手準備各項檢疫及配套措施,為恢復雞隻正常供應作準備。這樣一步一步的因應風險調整政策不是比一刀切長時間停止活雞輸港更切合實際、更具透明度、更能讓業界及公眾信服嗎?
(圖)政府可以提出一些指標或情況作為檢討禁止輸入活雞政策的引發點。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