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憂一家獨大㩒住搶<br>地鐵吞九鐵 16萬轉車客受惠

各界憂一家獨大㩒住搶
地鐵吞九鐵 16萬轉車客受惠

【本報訊】醞釀多時的兩鐵合併終於出爐,地鐵最快明年內就可以鯨吞九廣鐵路,變成全港最大型的公共交通機構,獨佔公共交通市場的三成多乘客量。合併後每日十六萬名兩鐵轉車乘客再毋須重複繳付轉車入閘費,每程最多可節省三元五角至四元。但學者及議員都憂慮兩鐵合併後出現壟斷,令公共交通失去競爭,長遠票價反會上升。 記者:麥志榮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昨在記者會上宣布,已要求地鐵及九鐵展開合併談判,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前達成合併的具體協議,然後進行有關的立法工作,希望立法會可以在下一立法年度內通過。然後地鐵會把合併方案提交地鐵四十多萬小股東投票決定,若地鐵小股東否決,政府會再考慮其他方案。

政府:合併利多於弊
她說,現階段不會透露兩鐵合併方式。但政府消息說,最可行方案是政府把九鐵全部注入地鐵公司,因為地鐵本身已是一間上市公司。
廖秀冬表示,政府的研究結論是兩鐵合併利多於弊,包括可精簡架構節省成本,減低票價及設立一個更客觀及透明度更高的票價調整機制,又可加強新鐵路計劃的協調,首先可以加強合作的便是沙田至中環新鐵路線。
地鐵主席錢果豐及九鐵主席田北辰都對合併表示歡迎,並承認兩鐵合併後有協同效應,票價有減價空間,不過詳細票價調整有待檢討,但田北辰承諾:「兩間公司合併後無可能再收入閘費。」
所謂入閘費即兩鐵乘客在九龍塘站或西鐵美孚站轉車時,需出閘再入閘重複收取的車費,例如一個九鐵乘客在九龍塘轉乘地鐵,就算只乘一個車站,亦須繳付地鐵最低車費四元,合併後取消轉車出入閘,就可節省四元的轉車費。
現時兩鐵每日轉車乘客共十六萬人,若以九鐵佔一半,即八萬人計算,取消入閘費九鐵每年的損失只為一億元,只佔每年盈利三十億元的極小比例。

但廖秀冬承認,兩鐵合併唯一的弊處是合併可能造成壟斷,但對於鐵路票價不受監管的憂慮,她指出:「兩鐵嘅票價自主,心水清嘅投資者都知道係咪形同虛設,日後定個機制出嚟重清楚」,運輸署亦會協調鐵路與其他公共交通的公平競爭。
資料顯示,兩鐵合併後,每日乘客量可達三百五十萬人次,佔本港公共交通總乘客量的三成三,其次最大規模的九巴,每日乘客量三百萬人次,佔公共交通市場的兩成七。

學者:長遠加價壓力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拒絕透露兩鐵合併可以為政府帶來的收益,他強調,解決財赤不是兩鐵合併的首要目標;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表示,「兩鐵合併係一加一大過二」,財務顧問的計算顯示合併後的市值會高於各自獨立。
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助理教授林本利卻認為,地鐵收入太依賴地產,而九鐵則全靠過境線補貼,兩鐵合併後若不裁減人手,成本將極高,盈利未必足夠維持,所以合併後票價下調的空間有限,長遠甚至有加價壓力。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兩鐵合併後變成超級王國,完全沒有競爭,日後將難以監管,而日後發展新鐵路,亦只有一間鐵路公司可以負責興建,政府別無選擇。
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劉江華表示,他們的研究顯示,兩鐵票價可以有一成多的下調空間,希望兩鐵可以短期內實施減價,他下星期會在立法會提出要求鐵路減票價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