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奇怪的現象。人們一般都相信大企業之所以能壯大,背後必有一些不可告人的行為或手段。問題在於很多人未弄清那所謂不可告人的行為或手段背後的經濟原因前,便自然反應地對其作「壟斷」的指控。近日便有連鎖店投訴有大型超市向供應商施壓,令後者要求連鎖店提高零售價才向其繼續供貨。這手法叫ResalePriceMaintenance。
道理是這樣的。設若甲與乙均售同樣產品,甲特聘員工介紹產品用途,乙沒有。由於成本較高,故甲的貨品售價比乙高。問題是甲不能阻止顧客先在其店獲得免費的產品資訊再到乙店以較低價錢購買同樣產品。由於甲未能收回提供資訊服務的成本,便不再提供此服務。少了這服務令產品銷量下降,減低產品製造商的利潤。故生產商有誘因控制零售價以保證所有零售商提供售前產品資訊服務,維持最低零售價的道理在此。
大型超市透過其品牌投資和貨種的選擇無形中替其所銷售的產品提供品質的保證(certification),在在需要成本,若顧客逛超市獲得有關那些產品可靠的資訊後便轉到價平的連鎖店購買同樣產品,超市便再沒有提供這服務的誘因了。
我們估計這次風波有可能是某些供應商不想為推出最低零售價而得失超市以外的顧客,而把責任推到超市身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