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海軍醫 - 陶傑

戰海軍醫 - 陶傑

《軍天勇將:戰海豪情》裏的羅素高爾,演英國海軍軍頭,在南大西洋受到拿破崙的戰艦追擊時,還軍令如山地鬥志如虹,不惜引起官兵不滿,也要維持「強勢行政主導」,其造型和性格,有點模仿《叛艦喋血記》裏的馬龍白蘭度。
電影中有一個隨艦出發的軍醫。戰艦被法軍擊傷逃亡,經過一個孤島,島上有許多珍禽異獸。醫生要求把船停下來,讓他登上孤島採集禽鳥的樣本,帶回英國研究。
羅素高爾嫌軍醫婆媽,堅決不肯。電影描述了軍人和知識分子的衝突和友情,但在現實中,這段戲完全符合歷史。
拿破崙侵略歐洲的時候,已值十九世紀初,那是知識邁進的時代。拿破崙想建立帝國,他知道除了靠武力擴張,還要知識的支援。在遠征埃及之前,拿破崙在法國挑選了一千多個學者和專家,有人類學、考古學、地質學、海洋學、史學、生物學、氣象學等知識精英,命令他們隨軍征伐。
這些專家全是文化人,如何經得起隨軍萬水千山的跋涉遠征?但拿破崙不管那麼多,下令他們參加軍訓,跑步練氣、做掌上壓,把他們折騰半年,就叫他們跟着自己出發。
在路上,他們沿途考察,採集土壤標本,觀察動植物生態,把自然環境的一切記錄下來。這支知識軍隊,拿破崙叫他們「智者大軍」(LesSavants)。他們隨軍隊征伐,死了不少,但採集下來的知識,回國編彙成書,變成《拿破崙大典》的草稿。

拿破崙存心要在知識上跟英國爭長短。英國有《大英百科全書》,法國也有《拿破崙大典》,不了解世界的一切,就沒有資格建立帝國主義。拿破崙不但是軍事天才,他全局都看通了,他還是偉大的政治家。英國也知道拿破崙的動向和野心,在片中隨軍出發的海軍軍醫,為甚麼堅持要上島勘察?在他眼中,與法國爭雄,不但是軍事戰爭,還是一場知識戰爭。
拿破崙的軍隊,攻打到尼羅河畔的獅身人面像下,無知的士兵往石像開了一通亂鎗,今天的獅身人面像就塌了半邊的鼻子。沒有一個龐大的知識庫,最多只能用暴力來征服一片土地,談不上統治和管理。特區的觀眾看這部戲,是看得出軍醫這個角色的份量,還是覺得片名很好玩,有靈感開拍一部三級片,就叫做《轟天勇將:賤海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