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傭人計算在內,譚氏夫婦加上兩個囡囡,便是五口之家。樓底沒有十呎高,783平方呎變換出一個千呎的家居,空間何處借?問天問地便可借得到,說穿了是向高空發展,善用立體空間所致。
記者:邵超
攝影:陳盛臣
鳴謝:TheMerzInnovationLtd.(24281599)
譚太三年前遷入滙景花園現居單位時,希望把七百多呎的家居在格調舒適、地方寬敞、顏色素淡的大前提下,做到充足的儲物空間,還把兩個囡囡長大後所需的空間計算在內。
「家中有小朋友,雜物特別多。大女Sammi今年五歲,細女MayMay三歲,兩人的玩具、課本和雜物佔用的空間已不少,還有我們三個大人的物件也多得很。所以全屋有許多高身櫃,儲物和間牆一物兩用。這間屋可說是一間由櫃子砌成的組合屋,但一點也不覺得侷促,空間足夠未來十年使用。」經過多次磋商,設計師Derek善用「立體」空間,把譚家五口一應雜物都收藏得十分隱蔽,還包括一具鋼琴。
踏進譚太的家,兩尊白玉神像映入眼簾,心境立時變得平和。仔細看看,客廳的家具全是弧形,把原來鑽石形客廳的菱角磨平,頗有「圓」「玄」「緣」的禪意,十分和諧。
兩間囡囡的寢室原本相安無事,各自有自己的天地,拆牆毀柱始於收藏一具鋼琴,寫下譚家裝修史中最轟動的一章。「很多人會把鋼琴放在客廳,但所佔用的空間十分大,所以我必須找一個地方安置這具鋼琴。」
為了把鋼琴納入Sammi寢室內,同時安排傭人就寢的空間,Derek把連接兩間囡囡寢室的牆拆掉,重新鋪上六分厚間牆木板,並改變兩房的入口位置。「走廊入牆櫃左面的入口可通往MayMay和Sammi的寢室,而Sammi房入口的右面有一條樓梯,可通往傭人的密封高架床(剛好容下工人坐起來),高架床下的空間,剛好容得下那具鋼琴。」
若牆是有生命,這間房子的牆應該會哭泣吧,皆因以儲物為名,許多幅牆都被拆掉了,改以度身訂做的高身櫃作為間隔。狠心的譚太就很滿意主人房的入牆「衣帽間」。
「MayMay房門口也有一幅類似的衣帽間間隔,是裝修後才加上去的。」
1﹒用有限的空間儲無限的物件,度身定做的櫃最好要有格調,又可用作規劃空間。
2﹒選擇木色的百葉簾,除實際用途外,還可作裝飾品。
3﹒利用弧形櫃去平衡鑽石形客廳裏梳化與觀賞電視的角度。
囡囡房間連工人房:$30,000
全屋大櫃連床:$50,000
總數:$80,000
面積:783平方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