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期的校園暴力事件被廣泛報道,好像是一下子爆發出來。其實,與一些教師朋友聊天時,他們都不諱言,此等暴力事早就存在,只是輕重性不同而已。解決良方是多做「運動」。
最近翻閱一份由美國做的調查,他們找來一千名小五至中六學生,發現三分二的學生每個月遭受一次滋擾,這包括肉體上的暴力侵襲及情緒上被滋擾,例如被人中傷。而這一批受「滋擾」的學生中,超過一半受到肉體暴力侵襲,他們當中三成五人在事發後去襲擊其他人,這證明是一個連鎖反應。
這個調查亦發現另一點,就是大部份暴力事件都是「禍從口出」,同學與同學之間說別人的不是多為暴力的起因。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是與家人或老師或朋友關係好的學生,較少發生暴力事件,這亦說明暴力與人際關係不可分割。
如何減低校園暴力,多參與「運動」是解決良方之一。以往不少文獻證實「運動」可減低暴力傾向,特別是精力充沛的學生,他們一來有用不完的能量,二來入世未深,易衝動;加上香港的教學方法令學生表現被動,在校內難培養人際關係,又缺乏互動的活動。所以,若學生多參與運動,在運動場上集中訓練及比賽,可減少與同學間互相鬥嘴或講是講非的機會,而且運動可以用盡學生們的精力,他們自然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打打鬧鬧了。
運動亦有減壓作用,有專家說暴力是發自一個人的不滿的情緒,要找地方發洩出來才行,多運動可令心情愉快,甚麼暴力事件也會隨之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