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不忿港人:<br>經濟要一國政治要兩制

《中國日報》不忿港人:
經濟要一國政治要兩制

【本報訊】繼抨擊香港部份從政者不符合「港人治港」條件後,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昨日再次發表社論,批評部份香港人「自我中心」,在一國兩制中太現實,談政治時強調「兩制」,講經濟則要「一國」,但回歸多年以來,中央卻未問香港要過一分錢,相反卻在困境中施以援手,呼籲港人應好好珍惜。
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昨發表「『一國』是『兩制』關鍵」的社論,批評香港回歸後,有些人強調「兩制」而忽視「一國」。社論質疑有港人在政治上強調「兩制」,不容中央參與特區的政制發展,甚至不願意承擔國家安全的責任;但在經濟上卻重視「一國」,希望中央施以援手。「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邏輯,必然導致『兩制』不協調,進而破壞『一國』的基礎。」

討論愈扯愈遠
社論又指,香港在回歸後克服連串挑戰,要感謝祖國無私的愛和關懷,中央政府從來沒干預過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更沒有向特區取過一分錢;中央付出愈多,港人更應珍惜一國兩制和建立更好的國家觀念,自覺地保障國家主權、安全,尊重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制度。
另一方面,國家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王遼平,昨日在香港出席一個有關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的研討會時指出,CEPA是一個生動體會一國兩制的成功經濟事件,在「一國」之下,兩地才能互諒互讓、互相體會和了解,加快簽署有關安排;也只有「一國」下,中央才迅速向香港開放個人人民幣業務。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目前有人把民主發展的討論愈扯愈遠,到達一個過份功利和計較的地步;香港回歸是一個政治和主權的考慮,並非一場「功利的婚姻」,當中港兩地在經濟上更緊密合作時,不等同要放棄一國兩制中最珍貴的東西,包括對民主的追求和對人權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