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廣東話寫稿,有時俾人睇低一截,不過呢日(二月二十日信報)睇到陳耀南教授專欄,精神為之一振。陳教授對中文嘅認識,高左丁山一千倍,佢話:「筆者(即陳教授)清楚記得,曾先後親耳聽到余光中、白先勇兩位國語文學大作家說:嚴格而言,國語比起方言,實在蒼白。」
陳教授引用作家韓牧嘅速記,寫低一九九八年世界盃決賽,法國對巴西,廣東話現場評述嘅字眼,共超過七十個與足球有關。用字之豐富,嘆為觀止。左丁山睇真吓,韓牧真係心水清噃,如果將呢啲字翻譯成為普通話,極為頭痛,例如:「扭、批、挑、撩、質、豆、省、熨、篤、掃、剷、搓、線」,動詞多多,生鬼生動。我哋講「施丹扭過卡羅斯,線過波畀比提,再質畀迪西耳,迪西耳搓兩搓,豆過去畀韋拉,韋拉畀李華度飛身一剷……」又或者「朗拿度用心口攞波,一的一豆,左腳狂抽,省中布朗,迪西耳立即撩個波出底線……」嗱,點翻譯呀,請精通國語之士,來電郵賜教。
因睇陳教授鴻文,於是揭一揭陳伯煇、吳偉雄合著嘅《生活粵語本字趣談》(中華書局出版),第三十三頁講「篤背脊」,原來「篤」本字為「 」,《說文》解釋「 」是「擊」,《集韻》「都木切」,廣東話音duk。睇呢本書廣東話字字有出處,自己原來乜都唔識,慚愧之至,一啲連廣東話都唔識之人,久唔久就批評粵語,簡直唔使理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