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植物學家十二年前在青山發現一種新植物品種,是狀似草菇的草本植物,經過多年來的觀察及考證,終於由世界植物學權威胡秀英於去年在哈佛大學發表,並把植物命名為「香港蛇菰」(Balanophorahongkongensis),締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漁農自然護理署昨日介紹這個新品種,該署高級自然護理主任黎存志表示,這種恍如草菇的品種,其實是一種開花草本植物,花期時整株植物呈紅色或黃褐色。他說,這是一九八八年發現『香港細辛』(Asarumhongkongensis)後,在香港發現的另一個新植物品種,使本地植物品種更顯繁多。
這品種首次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在青山的山林中,被劉啟文博士、李甯漢醫師和胡秀英教授發現,隨後再多收集數個標本作進一步研究。經多次野外觀察、文獻考究和比較各地植物標本室的標本後,終於在二○○三年確定這品種為科學上的新品種。香港蛇菰目前只在香港發現,並以香港命名。
這種趣致狀似指頭的蛇菰,於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花期時從泥土中冒出,莖的下部有小葉片,而莖頂膨脹部份有無數小花聚合。香港蛇菰是寄生植物,藉依附其他植物的根部而生,直接從寄主而非從泥土攝取養份,也不進行光合作用。黎存志說,由於他們只在開花時才較易見到,可能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至近年才被發現。
用作發表新品種的香港蛇菰主模式標本,已存放於長沙灣政府合署的漁護署香港植物標本室。植物標本室藏有約三萬八千個標本和參考書籍,供公眾人士查看和研究員參考。
香港植物標本室正聯同華南和本港的植物學家,共同編寫一部新的植物參考書《香港植物誌》,有系統記載及詳細描述香港的植物品種,包括香港蛇菰這個新品種。
編寫工作於去年展開,以誌香港植物標本室一百二十五周年紀念。不過,香港中國醫學研究所已早漁護署一步,在該所今年一月發表的三十五周年特刊內,以中英文詳盡介紹了「香港蛇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