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捱盡苦頭的李婆婆,日前因急性心臟梗塞猝逝,終年八十八歲。多年來侍母至孝的阿瑜,一朝痛失慈母,悲痛欲絕,還為殮葬費憂心忡忡。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及此,即時於「殮葬專戶」撥款援助阿瑜辦理亡母後事,讓李婆婆早日入土為安。
記者日前陪同阿瑜,返回她同父異母的兄長家中,執拾李婆婆的遺物。「我媽媽生前就係住喺呢間房仔,不過,佢同哥哥、阿嫂相處唔嚟,早幾個月已經搬咗去老人院,唉!總之佢一生人就未享過福啦。」一臉憔悴的阿瑜談及亡母往事時悲從中來,連聲歎道。
李婆婆一生刻苦節儉、歷盡艱辛,她年輕時在地盤當雜工,其後轉到巴士公司任職清潔工人,直至六十多歲才退休。李婆婆的丈夫於二十多年前逝世,她膝下雖有三名子女,惟長子並非她所出,身在內地的次女又於早年患病離世,多年來只有幼女阿瑜經常陪伴左右,兩母女感情深厚。
「我媽媽好錫我,就算得一碗飯,佢都會留大半碗畀我,我對佢亦係咁,所以佢今次突然間離開我,我真係好傷心,好難接受。」
體弱多病的李婆婆本身患有血壓高及初期老年癡呆症,本月十六日突然在老人院感到暈眩不適,其後被送往醫院救治,留院一天便撒手塵寰,醫生證實她乃急性心臟梗塞致死。
阿瑜慨歎:「十六號嗰朝我重有去老人院睇過媽媽,佢雖然有啲唔舒服,但睇嚟唔係咁嚴重,我真係冇諗過佢會有事,呢幾日我都六神無主,食唔安瞓唔落,𠵱家我只係想媽媽盡快入土為安。」
奈何阿瑜要辦好母親的喪事亦非易事。四十三歲的她,七年前與丈夫離婚,獨力照顧三名子女,早年其長女已婚遷出,現她與就讀中四的次女及就讀中一的兒子靠綜援金生活。
「老實講,我自己經濟都好困難,兩個細路讀中學,使費特別多,我哋每個月都要死慳死抵先過到日子,真係冇能力幫媽媽殮葬。」
李婆婆生前雖為綜援計劃受助人,可獲社會福利署發放殮葬津貼,最高上限為一萬零五百元,但有關款項需由家人先行墊支,再憑單據向社署申報,資助並不包括骨灰龕、靈位、墓碑的費用。
「唔好話墊支一萬蚊咁大筆數,呢幾日頻頻撲撲搞媽媽嘅死亡證,手續費同車費都用唔少,𠵱家我連落一千幾百蚊訂畀殯儀館嘅錢都冇呀!」淚眼汪汪的阿瑜說。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阿瑜的苦況,即時從「殮葬專戶」中撥款八千元,讓她為亡母辦理身後事。
捐款編號:C1290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