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面對龐大財政赤字,不惜向一千六百名守在最前線的公立醫院合約醫生「開刀」,計劃削減他們的津貼最多兩成,藉以每年節省最少二千萬元開支。「前線醫生聯盟」批評醫管局的做法具針對性,強調「前線員工唔係財赤元兇」,在沙士期間更盡顯捨身拼搏精神,反之醫管局的高層卻可獲獎金,面對今次「大蝦細」的欺凌事件,聯盟不排除在不影響市民的情況下,發動工業行動。 記者:陳倩雯、雷子樂
醫管局每年開支逾三百億元,其中二百五十億元為薪酬開支。沙士過後,醫管局的財赤被進一步推高,至今已高達約十一億元。有消息稱,醫管局須在未來三年,每年削減九億元開支。
前線醫生聯盟由公立醫院前線合約醫生組成,會長丘章新昨在記者會上稱,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在上周的醫療職系協商會議上,單方面向前線合約醫生代表提出削減津貼最多達兩成的建議。他估計,若政策落實,將有一千六百名前線合約醫生受影響,他們每月會被削減逾千元津貼,約佔每月薪金的百分之四。
丘章新認為,醫管局的做法是「針對醫療界最弱最後生嘅醫生」,事實上,醫管局自九八年以合約制聘請員工後,已屢次向他們埋手,多年來不斷降低入職起薪點、取消增薪點,又縮短合約期限。
聯盟副會長嚴建明更形容,醫管局處理事件手法不公,「前線醫生係被欺凌嗰班,有啲大蝦細嘅感覺。」他又不滿醫管局肥上瘦下,向高層發放共一千二百多萬元獎金,令前線醫生士氣低落,部份醫生已萌生離開醫管局的念頭。聯盟要求與醫管局高層對話,不排除稍後會發動工業行動,但強調不會影響市民。
代表醫學界的立法會議員勞永樂對醫管局的建議表示遺憾,認為不合理、不道德及不公義。他認為,削減前線合約醫生的福利津貼,加上醫管局計劃不與近百名在今年七月合約期滿的醫生續約,令人擔心公立醫院服務質素會受到嚴重影響,危害市民健康。他要求醫管局即時取消高層人員的年終獎金及不要增設兩名總監職位,將資源直接用於病人服務。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憂慮,前線醫生的工作量已十分繁重,醫管局若削減他們的津貼,會打擊醫生的士氣,從而間接影響對病人的服務質素。他認為,醫管局所有員工包括高層人員,都有責任共同面對削減開支問題,而非僅由前線醫生承擔。
醫管局則回應稱,最近接獲政府要求,調整近年聘請員工的薪酬福利,使其符合資助機構員工的薪酬福利不能高於公務員的政策。由於九八年起聘請的合約員工,每月固定津貼未與底薪掛鈎,故在政府近年削減公務員薪酬後,未有作出相應調整。而醫管局在聘用這批員工的合約中已訂明,有需要時會在一個特定時間檢討每月固定津貼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