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上升0.5%,扣除價格波動的糧食及能源則升0.2%,縱使比市場預期的0.1%為高,但卻反映通脹仍然溫和,不過滙市像被觸動了神經線,傳出聯儲局或憂慮通脹重燃而提早加息,大戶遂將美元推高,各主要貨幣兌美元分別下跌1%至2%不等。
美滙稍為回升,僅能視作短期反彈者,早前英鎊(兌美元.下同)衝上1.91,歐元再創歷史新高的1.2925,不排除是大戶掃穿心理位,製造falsebreak「陷阱」,引君入甕,然後再大舉力壓,更利用消費物價指數比12月高出0.3個百分點「踩」多一腳。筆者認為美元長期跌浪尚未完結,原因已多番提及,在此不贅,故投資者可伺機,若見歐元1.25不破、英鎊1.86左右、瑞郎1.26邊緣和日圓110附近買入,沽出美元一博,止蝕放200點,或有意外驚喜。
另方面,所有基本金屬和貴金屬炒家,被美元這一彈有如驚弓之鳥,在部份計賺錢數的情況下,價格紛紛滑落。這也難怪,鉛、鎳價格自去年至今升了一倍,銅和鋅升超過50%,鉛也升了26%,升勢如此凌厲,稍作調整也屬正常。至於黃金價格自升上415美元1盎斯後無以為繼,兩番回落至400元之下;白銀創6年新高的6.86美元盎斯價後也呈現疲態,喘息一會再攀升,誰曰不宜?
隨着全球經濟復甦,對基本金屬需求有所增加,價格稍為回軟,必誘發屯貨意欲,故再展升浪不奇。此外,在資金氾濫、美元貶值、利率低迷和預期通脹的環境下,貴金屬乃避難好工具,黃金和白銀升勢還未正式展開(以歐元或英鎊計基本沒升幅),故不妨趁低酌量吸納作長線投資,買個保險,不失為上策。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