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愛國活劇 - 李怡

李怡專欄:愛國活劇 - 李怡

廿一世紀的香港正在上演荒誕劇,這部荒誕劇的名字叫《愛國》。外國人看到這部戲會笑破肚子,身為香港人則只能是滿臉羞慚。
從董建華、曾蔭權到香港的政界、商界,包括親中派、民主派,都異口同聲說香港絕大多數市民是愛國的。但你試在街上隨便找一個人來問問他:你愛不愛國?他一定滿臉狐疑。怎麼愛國?要犧牲自己甚麼東西去愛國嗎?若問心中所想,那麼相信絕大部份市民從來沒有想過愛國。他們愛自己、繼而會愛自己家人,對自己任職的公司,也許有一點感情,但談不上愛。
在非戰爭的年代,全世界極少人講愛國。一九九九年前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香港,董伯在為他設的歡迎宴上大談愛國,克林頓在講話時幽了董伯一默,他說香港是國際城市,他很欣賞香港的國際聯繫,像董先生,在英國讀書,在美國任事,他的子女在美國上學,而且是美國籍。克林頓沒有說的是,董伯的家族公司,註冊地在百慕達,業務擴及全球。
香港愛國「人辦」曾鈺成,在組織愛國政團民建聯時,被揭發正在辦移民,現在他的子女也是加拿大籍。

香港的政商名流及其子女,為迎合北京需要而不停講愛國,實際上他們大都持外國護照。
被指為「都是愛國」的「絕大多數市民」中,至少有兩成在外國有居留權,而超過半數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
在中國大陸,即使為愛國定標準的鄧小平,也被揭露他的其中一名兒子持美國護照。其他高官紛紛將財產、子女轉移外國,更不在話下。老百姓嘛,有機會的也紛紛逃離祖國。英國的貨箱被悶死的人蛇慘案、台灣海面被丟下海的少女,以及最近英國海灘非法移民被海水沖走悲劇,是中國老百姓是要「愛國」還是要「去國」的寫照。
有人說,鄧小平所定的愛國三個標準很寬鬆,香港絕大多數人包括所有的立法會議員都符合。真的如此嗎?
標準之一是「尊重自己的民族」。看來魯迅就不符合這標準,他一生寫作都是要揭發中華民族的劣根性,但毛澤東稱讚他是偉大的愛國者。筆者欣賞魯迅,也認同柏楊所說的「醜陋的中國人」。香港多數人反對母語教學,香港文化特點是「中西合璧」。如果說我們「尊重自己的民族」的話,那麼我們也尊重世界各國的民族。

標準之二是「誠心誠意擁護祖國行使對香港的主權」。筆者認為香港絕大多數人對中國收回主權是「接受」,但絕非「誠心誠意擁護」。若是後者,為甚麼不作一次公民投票來顯示市民對收回主權的支持?為甚麼九七年回歸時沒有市民歡天喜地夾道歡迎解放軍進城?
標準之三是「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絕大多數市民既無動機也無能力去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回歸前有能力損害香港繁榮穩定的是港英當局,回歸後是董政權。事實證明,董政權也真的是做到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了。
大家講愛國,就像荒誕劇《犀牛》中人人爭着要變犀牛一樣,是廿一世紀最荒謬的自欺欺人的活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