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接連發生的學童欺凌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一項學童欺凌及暴力問題調查發現,九龍西區及新界東區為學童欺凌行為的「重災區」,區內近九成學童曾在過去半年親眼目睹身體暴力或攻擊性語言等不同形式的欺凌行為發生,亦有五成半學童曾成為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 記者:蔡建豪
而教人憂慮的是,有七成半受訪在職教師直言,沒有信心處理或根治校內存在的學童欺凌情況。民建聯於本月上旬成功以問卷形式訪問了全港二十三間中學的一千二百六十四名就讀中三至中五學生,以及四百八十七名教師。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半年,近八成受訪學童曾目睹同輩遭受暴力或攻擊性語言欺凌,有三成受訪者直認曾欺凌別人,有一半受訪者表示有被欺負的經驗。
調查結果顯示,九龍西區、九龍東區及新界東區的學童欺凌行為最嚴重,該三區內均有超過八成學童曾目睹同輩遭受拳打腳踢,或是被粗言取笑及辱罵。相對地,該三區曾有被同窗欺凌經驗的學生亦較多,三區均有一半學童表示在過去半年曾被同學欺負。
至於參與欺凌行為方面,調查發現新界東區學童最愛「蝦人」,有三成七區內學童承認曾參與欺負別人,九龍東區亦有三成三受訪者表示曾參與欺凌別人。綜合各方面結果,港島區就學的學童最溫文,只有四成學童曾目睹欺凌事件,曾有「蝦人」或「被人蝦」經驗的學童則有兩成半。
負責調查的心理學家陳再綱昨在記者會表示,名校集中的港島區在學校管理方面較全面,是學童欺凌問題較溫和的原因,值得其他區份學校借鏡及深思。
調查亦發現,有近九成教師在過去半年曾目睹或知悉校內存在欺凌行為,有七成七教師傾向以調解衝突方式處理欺凌行為。亦有近一成教師直言,曾被學生推撞、拳打或掌摑,被學生暴力對抗的教師會向校方求助,亦有一成教師曾報警求助。
不過,有七成半受訪教師直言,沒有信心處理校內學童欺凌行為。陳再綱指出,教師在欺凌行為中面對自身安全威脅,當局宜向教師提供專業輔導技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