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調查 33%市民認為:<br>打同學一分鐘當是遊戲

校園暴力調查 33%市民認為:
打同學一分鐘當是遊戲

【本報訊】校園的安寧已響起紅色警號!一項最新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的中、小學生過去三年曾遭受不同程度的欺凌及暴力對待。雖然情況嚴重,另一項調查卻顯示,三成三的市民把「拳打腳踢一位同學一分鐘」也當作是一場遊戲。有社工警告,若社會再忽視校園欺凌及暴力問題的嚴重性,後果將愈趨嚴重。 記者:鄭豐俊、盧文烈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上周訪問了一七千百零二名中、小學生,其中約兩成為小四至小六的學生,其餘則為中學生,以了解校園欺凌及暴力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八受訪學生過去三年曾在校園內遭到欺凌及暴力對待,其中最普遍是被改花名,其次是被嘲笑及故意碰撞,百分之三點四的受訪學生更表示曾遭到毆打。

七成八學子受欺凌
在七成八的受害人之中,約三成半把自己的遭遇告訴同學或校外朋友,向校長、班主任、訓導主任及社工報告的則不足三成,一成七受訪學生沒有向任何人透露。大部份選擇三緘其口的受害人,是基於不想把事情擴大,以及擔心遭到報復。在個人經驗方面,一成五受害人指出校方處理事件時,採取了低調及不積極的態度,也沒有報警及通知當局。
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出,學生不願意向校方舉報校園欺凌及暴力事件的情況惹人關注,因為欺凌同學的學生會變得愈來愈大膽,其暴力行為會愈趨嚴重。他認為,校方應該制訂保密度高的舉報機制,令受害同學可以放心向老師親述遭欺凌的經過。
雖然學童感到被欺凌的情況嚴重,但原來社會人士對問題的觀感不盡相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日前進行了一項社會人士對校園欺凌事件看法的調查,要求三百零七名來自各階層的被訪者判斷有關情況是否只屬於玩耍,結果發現,分別多達七成半及六成二被訪者認為「六名同學笑另一名同學樣衰」及「把同學瘀事在網上流傳」只是玩耍,而「叫三個同學一齊拳打腳踢另一位同學一分鐘」,在三成三人心目中,竟然也是一場遊戲。

建議推動關懷文化
負責調查的基督教服務處東青少年綜合服務協調主任應鳳秀表示,調查結果反映社會人士忽視校園欺凌問題的嚴重性,即使是老師及家長,面對形形色色的欺凌事件,也可能當作「小朋友玩玩吓」,沒有嚴肅處理,她警告若社會繼續忽視有關問題,後果將會愈來愈嚴重,建議學校積極推動校園關懷文化,她以挪威的經驗為例證,指該國推動校園關懷文化後,校園欺凌事件減少接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