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榕北走廊搵馬桶

短線遊:
榕北走廊搵馬桶

《短線遊》介紹過唔少奇形怪石,不過多數似動物、人面,今次呢嚿奇石勁搞笑,包你估唔到似咩……開估嘞!就係「馬桶石」嘞,位置喺西貢「榕北走廊」尾段,外形圓圓哋、中間有凹位,勁似你同我屋企個馬桶!
記者:陳震霖
攝影:陳盛臣
模特兒:Iren、Jenny(SunSpot)

法定古迹上窰民俗文物館
北潭路出發,入復興橋,南行20分鐘,先睇上窰民俗文物館。
話說19世紀末,原居於廣東省新安縣的客家黃氏兄弟,遷入北潭涌定居,佢哋勁有生意頭腦,開小店畀村民同過客小歇,之後建立上窰村,喺3米高平台起1座約10尺深石灰窰,生產石灰作為建築材料同肥料。當時嘅上窰村有8個房舍,包括住屋、更樓、豬舍、牛欄和曬坪,村民好聰明,自設地下排水渠,動物糞便亦唔浪費,會經排水渠流入收集缸作肥料備用。
到1981年,上窰村同石灰窰被列為法定古迹,最後經東華三院撥款重修,再搜集村內農具,1984年重開成為上窰民俗文物館,館內有資料圖片介紹昔日播種、插秧、灌溉、收割等種米過程,農夫種米,果然粒粒皆辛苦。

上窰民俗文物館(27926365)
開放時間:星期二休館,其餘日子9:00am至4:00pm
入場費:免費

■過復興橋,5分鐘步程到達文物館。

■除歷史圖片外,文物館還有灶頭、蒸籠等實物參觀。

雷打石碌落山
行完文物館,原路折返北潭路,見有路標寫住「郊野樂行」4字,旁邊山路就係「榕北走廊」入口。走廊全長11公里,大致可分成3段,第一段係村民打埋嘅果園,左右兩邊種滿香蕉同芒果,Iren同Jenny睇到流晒口水,沿途向左望,發現2幅荒廢梯田,田後破落村屋三數間,相信以前唔少村民喺度耕種為生,不過𠵱家已經生滿雜草,人都唔多個,反而益咗牛牛,成為佢哋嘅覓食地。
再行,見分叉路口,沒好搞錯,一邊上嶂上平原,行另一邊向榕樹澳進發至啱,路口附近望向左,鼎鼎大名嘅雷打石山是也,山上零零舍舍有2嚿巨石,一前一後好似兵捉賊咁碌緊落山,齋睇都覺得過癮。過癮完就唔該有心理準備,因為之後係一段光禿禿嘅超斜上山路,Iren同Jenny試過,行到氣咳。

■愛護大自然,唔好多手採摘香蕉。

■雷打石山上2嚿巨石,圓碌碌,大風啲都驚佢碌落山。

■山路陡斜,寸草不生,黃沙路最易跣腳。

偏向溪澗行
辛苦嘅上山路段已經過去,進入第二段落山路程,先穿越大小叢林,再踏高低不一石階,之後會出現大大小小嘅溪流,陣陣涼風吹埋身邊,好涼爽。如果嫌石階路太易行,無挑戰性,大可以唔行大路,沿石溪走一段過吓跨石澗水癮,行到熱,攞溪水洗個面,精神一振。
再行30分鐘大路,右手邊有一明顯落澗小路,直落小路,「馬桶石」即時出現眼前。可能之前幾日落過吓雨喇,有雨水積聚喺凹位度,遠望反晒光咁,十足十成個馬桶,後面1塊方形大石就似水箱,只欠缺沖水手掣同廁所板,唔知有無人以為真係馬桶,踎喺上面解決呢?睇完「馬桶石」,行多10分鐘石板路,已經到達榕樹澳。

■雖然天氣已回暖,但用山水洗面,依然透心涼。

■行溪澗當然比行大路刺激得多,不過要步步為營,小心差錯腳隨時拗柴。

■別過「馬桶石」,往後係易行嘅平整石階路。

企嶺下海盡收眼底
到咗榕樹澳,進入最後第三路段,沿引水道往水浪窩方向走,全程平坦馬路,中間有2個郊遊休憇處,不妨在木椅上小休片刻。休憇處所在屬高地,近六角亭一隅對開有無敵大海景,企嶺下海盡收眼底。再15分鐘路程,出西沙路,「榕北走廊」行程正式完結。

■將近出到大馬路,山路附近有一懸吊樹枝,似天然鞦韆。

■休憇處環境空曠,還有一六角亭納涼。

■眺望海中心一列列魚排。

補給站
出番西貢市,不妨去佳記小食整番幾串小食醫肚($5至$10不等)。唔夠飽,整番碟炒粉麵飯先出市區,推介五香肉丁豆腐飯、印尼炒飯、XO醬叉燒炒飯($12至$22),大大碟鑊氣夠。

佳記小食
地址:西貢巴士總站福民路74號

交通
去程:西貢市中心乘94巴士($5.5),北潭路鯽魚湖站下車。
回程:西沙路乘299巴士($4.1)回西貢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