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聯合醫院在去年沙士疫症期間,同時被「隱形病人」及大量淘大花園沙士病人「攻擊」,該院前線醫護人員昨在立法會調查沙士委員會上指出,當時醫院的個人防護裝備供應非常緊張,其中N95口罩要連續使用一周才更換,眼罩亦要用完消毒再用,醫護人員對此感到不滿。
委員會昨向五名聯合醫院醫護人員取證。沙士期間在接收了三名「隱形病人」的12A病房任職病房經理的趙詠梅表示,當時無論是口罩、眼罩、保護袍或頭套的供應均十分緊張,眼罩要特別申請才額外獲分多四個,供該病房的醫護人員使用,用完後要消毒再用;醫院的衣服房更一度只餘一件保護袍。
趙詠梅表示,醫護人員曾在一個討論會上得悉醫院的N95口罩供應緊張,被提醒如口罩沒有「變形」,就要連續使用七日,有需要才合理地更換,她認為有醫護人員對此感到不滿,「相信心裏有呢個感覺,但冇強烈反映」。她又指,有醫生所用的口罩破爛,她即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趙又稱,醫院沒有專人負責統籌所有個人保護裝備,曾有醫護人員要求佩戴自行購買的口罩,但她不贊成,「最好用HA(醫院管理局)提供嘅物品啦,因為有乜差池,驚HA未必承擔責任」。
另一證人聯合醫院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表示,醫院在去年三月二十四日接收第一名淘大花園病人,至二十六日才通知衞生署,原因是醫院在二十五日深夜再接收兩個淘大花園染病家庭時,才懷疑淘大花園爆發疫情,故在二十六日早上即通報衞生署。
他強調,衞生署一直沒有要求醫院要通報有關事件。